第三家股份制銀行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AIC”)近日獲批籌建。7月3日,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已收到監管部門批復,獲準籌建招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該公司注冊資本為150億元,為招商銀行全資子公司。此前,興業銀行、中信銀行宣布籌建AIC已獲批。
AIC股權投資試點的擴大,為破解科技金融發展瓶頸提供了重要抓手。值得期待的是,其在激活市場活力、優化資本配置、促進產融協同等方面的作用將日益凸顯。
股權投資作為支持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其與科技型企業的適配性本是天然的。科技創新往往伴隨著高風險、長周期、輕資產的特點,傳統信貸模式難以滿足其融資需求,而股權投資通過收益與企業成長綁定的機制,能夠容忍創新初期的不確定性,與科技企業的發展規律高度契合。同時,股權投資靈活的收益分配方式和精準的融資節奏,能為企業在不同發展階段提供定制化支持,助力技術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從全球范圍看,科技產業的繁榮,背后都有股權投資的深度參與。
相關數據卻不容樂觀。中國銀行研究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股權市場投資共10727次交易事件,交易金額合計16026億元,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21.6%和28.8%。資本供給結構失衡,政府平臺出資占比過高,國資主導、市場化資本退潮的股權投資市場結構,導致資本對風險容忍度下降;退出渠道受限,投退比失衡,導致資本短期化偏好加劇……這些問題相互交織,使得股權投資對科技企業的支持力度不足。
面對這些挑戰,AIC股權投資試點的擴大恰逢其時,其破局作用體現在三個維度。在市場激活層面,政策放寬相關資金投資上限后,可撬動社會資本,形成“國資+AIC領投、產業跟投、市場擴投”的鏈式反應。這種模式既能增加長期資本供給,又能通過多元主體參與改善資本結構,降低政府平臺出資占比過高帶來的弊端。同時,AIC的參與豐富了退出渠道,為破解投退比失衡提供了新路徑,有助于緩解資本短期化傾向,讓更多資金愿意陪伴科技企業走過從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爬坡期”。
在服務能力提升層面,銀行系AIC的獨特優勢不可替代。中國銀行業占據金融機構資產規模的90%以上,擁有龐大的客戶資源、遍布全國的運營網絡、成熟的跨境服務體系和嚴格的風險控制機制。
在產融協同層面,AIC有望成為連接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的重要樞紐。從投資分布看,五家銀行系AIC2024年超80%的投資集中于半導體、新能源、航天等國家戰略領域,這種定向聚焦讓資本精準流向硬科技賽道,避免了資金“脫實向虛”。更重要的是,AIC通過定向投資、生態培育與政策協同,推動形成“科技突破—產業升級—金融獲利—再投科技”的正向循環。
當前,AIC股權投資試點深化仍需解決一些問題。比如,如何進一步完善市場化運作機制,避免行政干預對投資決策的干擾;如何建立更科學的風險分擔與補償機制,提高資本對早期科技項目的容忍度;如何加強AIC與券商、保險等其他金融機構的協同,形成支持科技企業的合力等。
AIC股權投資試點的推進,是對科技金融體系的有益完善。期待更多AIC能充分發揮“橋梁”作用,讓金融活水更精準地澆灌科技之花,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持久動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陸敏)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9-67386-0.html以試點創新突破科技金融發展瓶頸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