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30日,由中國醫促會臨床營養健康學分會主辦,中關村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營養與代謝專業委員會協辦的《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建設管理規范》(下稱《標準》)發布暨標準解讀會在北京召開。
中國醫促會臨床營養健康學分會主委陳偉教授牽頭編制的《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建設管理規范》在會上正式發布,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處處長雷蘇文、國家衛健委腫瘤消融治療技術管理規范專家組組長、中關村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始理事長鄭加生教授、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肥胖與代謝性疾病防控室負責人李劍虹教授出席活動。百余位標準編寫委員會在內的多學科專家、學者,媒體朋友一同見證,共同推動肥胖癥防治的規范化進程與標準化實踐。
《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建設管理規范》在京正式發布
近年來,我國肥胖問題日益嚴峻。《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數據顯示,成年居民超重率達34.3%,肥胖率達16.4%。健康體重管理中心作為一種新興的醫療模式,以循證醫學為基礎,通過多學科協作,為超重和肥胖人群提供個性化、科學化的體重管理方案,已成為解決超重和肥胖問題的重要手段。然而中心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導致超重及肥胖患者分布在營養科、內分泌科,減重代謝外科等多個臨床科室,且缺乏統一的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制約了健康體重管理事業的健康發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標準處處長雷蘇文
國家衛健委腫瘤消融治療技術管理規范專家組組長、中關村腫瘤微創治療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創始理事長鄭加生教授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肥胖與代謝性疾病防控室負責人李劍虹教授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和國家衛生健康委《關于做好健康體重管理門診設置與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規范健康體重管理服務,切實提升行業整體水準,《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建設管理規范》應運而生。該標準首次系統規范了健康體重管理中心的建設要求,涵蓋功能布局、人員配置、診療流程、質量控制等核心環節,為全國醫療機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肥胖癥防治模板。
會議現場,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張忠濤教授對《肥胖癥診療指南(2024年版)》進行詳細解讀,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陳偉教授詳細解讀了《標準》的核心內容。河北醫科大學口腔醫院書記李增寧教授、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醫學中心劉英華教授分別對中心建設的規范化診療流程和多學科診療模式進行講解。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陳偉教授
在專家研討過程中,對于肥胖癥評估與診斷方面,明確了營養狀況、生長發育的評估操作步驟,并界定了肥胖癥的病因、診斷標準、檢查評估項目;在診療流程上,規范建議采用國際廣泛認可的“5A”診療服務模型,即每例患者均需經過初篩、臨床決策及執行、隨訪三個步驟;明確了標準化體重管理中心的組織架構、申請流程、規章制度及人員培訓管理等內容;在質控與持續改進方面,規定了質控指標、質控形式以及質控小組的日常工作流程確保醫療質量。這一模式不僅提升了診療效率和規范性,更強化了醫患共同決策與多學科協作,為肥胖癥治療提供了“中國方案”。
多學科與會專家對《標準》積極探討
《標準》的發布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和積極探討。多位學者表示,該標準響應了國家衛生健康政策需求,填補了國內肥胖癥防治體系建設的空白,為臨床實踐提供了科學依據。會議同期啟動了全國巡回解讀計劃,擬于2025年6月至12月間在重點省市開展20余場線下解讀會,聚焦標準的規范性、創新性及前瞻性,推動標準在基層的落地應用,充分發揮各學科優勢,促進我國肥胖癥診療的規范化發展。
未來,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將成為肥胖癥防控的重要陣地,《標準》的發布不僅為我國建設標準化健康體重管理中心提供了循證方法和科學程序,也為臨床提供了更多的有力武器,為健康體重管理中心的職業技能服務標準的確立奠定堅如磐石的基礎,助力我國健康體重管理行業朝著更加規范、健康的蓬勃方向發展。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7-18048-0.html《健康體重管理中心建設管理規范》在京正式發布 開啟肥胖癥診療標準化新征程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