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盛夏,風吹流年,畢業季如約而至,1222萬高校畢業生將邁入社會大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利用短視頻創新創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 />
▲創作者@U航 畢業版在短視頻平臺發布的頭部仿生機器人。圖/視頻截圖
花開盛夏,風吹流年,畢業季如約而至,1222萬高校畢業生將邁入社會大門。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利用短視頻創新創業,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獨特道路。據麥可思數據顯示,2021—2023年選擇靈活就業的本科生中,做“自媒體”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從2021屆的6.8%增加到2023屆的7.1%。
隨著互聯網平臺崛起,對優質內容的競爭,催生了“內容創業”這一新樣態。而大學生,作為網絡原住民,學習生活早已高度數字化,不僅熟悉各種社交媒體的玩法,也能輕松駕馭平臺的運營規則。這份與生俱來的“網感”,讓他們能夠精準把握網絡潮流脈搏,因此很快涌現了一大批大學生內容創作者。
在抖音等平臺上,像浙江大學的“陳閑閑閑”、云南農業大學的“農大丁同學”、山東青年政治學院的“鹽烤小銀魚”等都是青年創業樣本。而這在十年前都無法想象,“內容創業”會成為大學生的一種創業就業途徑。可以說,短視頻平臺在時間、空間和形式上拓展了大學生擇業的外延,豐富了職業選擇,讓更多創新創業得以涌現。
短視頻平臺的出現,降低了創業門檻,無須復雜流程和高額成本——一部手機,一個點子,就能表達自我,展現創意。很多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收獲的不只是粉絲和點贊,還有創造的激情和身份的認同。
深圳大學“小叮當的伙伴們”就靠腦洞大開的創意成功出圈,他們以大學宿舍為創作場景的短視頻——《宿舍登月計劃圓滿成功》成為爆款,號稱200元的成本拍攝出“20億級”的科幻大片質感。此外,還多次與政府合作傳播反詐知識,成為最年輕的“深圳反詐大使”。
最終,他們將興趣變為事業,并成立新媒體運營工作室“叮當友”。這不僅得益于平臺的助力,更有賴于學校以及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
▲“小叮當的伙伴們”的創意短視頻《宿舍登月計劃圓滿成功》火爆出圈。圖/@“小叮當的伙伴們”截圖
事實證明,很多大學生和“叮當友”一樣,正在從互聯網平臺的消費者轉變為生產者,從信息內容的被動接收者成為主動傳播者。這個身份轉變過程中,短視頻等互聯網平臺也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將專業知識學以致用的實踐舞臺,幫助他們成長歷練,鏈接社會,擴大朋友圈,增加影響力,從而實現自身價值。
一個由北大、央財大學生組成的“學霸”團隊——“清年閣”,它不只是一個賬號,更像是一個青年聚集平臺,至今已成功邀請了60多位清北學生,通過短視頻分享學習經驗、考試技巧,在3個月內粉絲破百萬,2025年高考期間單日漲粉百萬,成功將自媒體從興趣發展為事業。
可以說,短視頻平臺與大學生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雙向奔赴。大學生作為內容“產銷合一者”,也是平臺優質用戶和網絡正能量的重要來源。這就意味著,當平臺形成一種開放、包容、充滿活力的社區氛圍,將會對“小叮當的伙伴們”“清年閣”等創作者創新創業帶來更多正向價值。
而一些專業領域的創作者,更將抖音等社區視為“共創”平臺。“U航 畢業版”,短視頻平臺見證了他的成長和蝶變,哥倫比亞大學讀博期間,從記錄留學日常到分享科研進展、再到創業探索,從紐約到上海,從一名留學生到創建科技公司以及發布每一款人臉機器人,這枚硬核科技青年一路走來收獲了不少粉絲。
但在“U航 畢業版”看來,粉絲不只是點贊,其留言是真正提出了寶貴的建議、靈感,甚至指出了盲區。每一次人臉機器人的發布,都是一次與粉絲共創的成果,也是他從科研走向現實應用的重要腳印。有時一句“如果機器人能做到xx就好了”,會讓他意識到項目還缺了什么。他坦言,粉絲們更像是“電子股東”——和他一起推動AI機器人走向世界的人。
所以,風格多樣的短視頻社區,不僅滿足了人們分享、交流、交往的需求,也為創作者和粉絲手中提供了獲取知識和拓展社交的平臺。當興趣愛好、創新創意在全網引發“共振”,由此帶來的點贊、轉發、評論,更能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商業價值。
在如今的算法機制下,優質內容更容易更有機會被看到。不僅如此,抖音推出“知識創作砥礪計劃”“AI新星計劃”等一系列針對性的扶持,聚焦自然科普、前沿科技、人文社科、名校名課四大創作方向,投入專項流量持續激勵優質內容產出。
必須承認,當新業態、新動能、新機遇與數字化緊密相連,互聯網平臺早已超越了信息溝通角色,進化為經濟社會的“超級引擎”。
6月17日,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發布《抖音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的價值研究》報告。經測算,2024年抖音整體帶動的就業機會超過6455萬個;其中,抖音直接帶動的就業機會超過4921萬個,間接帶動的上下游就業機會超過1534萬個。
僅從帶動就業而言,一個專業創作者背后至少有1.5個工作人員支持,由此抖音及相關生態催生了大量新的就業機會,為大眾提供了更多元、靈活的就業選擇。
不難預料的是,未來還會有諸如探店達人、網絡主播等脫胎于數字經濟的新職業,不斷開啟就業新賽道,也期待更多大學生在未知賽道跑出青春風采,收獲不一樣的人生價值。
撰稿 / 叢林(媒體人)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趙琳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6-2924-0.html在短視頻平臺“整活”,大學生打開就業新思路 | 新京報評論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