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京東殺入外賣戰場,劉強東就始終位于輿論中心。6月17日,他決定主動現身,回應一切。
“最近五年可以說是我們京東失落的五年,毫不留情地說是沒有創新、沒有成長、沒有進步的五年。”當天是一場小范圍的分享會,劉強東的坦率還是讓人意外。他補充說,“在未來一年半時間,京東集團預計還將推出6個創新項目。”
面對外界最關心的外賣業務,劉強東拋出重磅預告——一個月后,京東外賣將推出與美團完全不同的商業模式。在這場小范圍分享會上,劉強東將供應鏈視作京東的核心優勢,“京東一直圍繞供應鏈開展業務”。供應鏈如何與外賣業務結合,令人遐想。
京東進軍外賣,不同的人有不同解讀。看好者有之,質疑聲也從沒停歇。京東外賣2月11日宣布上線,并啟動“品質堂食餐飲商家”招募,5月1日前入駐的商家,全年免傭金。日訂單不斷向上的數據,起碼證明京東外賣開局不錯:3月24日突破100萬,4月15日超過500萬單,4月22日跨越1000萬單關口。最新的日訂單量已增長至2500萬單。
除了外賣業務,京東其他業務條線也在向前加速。截至目前,京東MALL已在全國累計開設24家門店;京東七鮮正加速推進“1+N”模式在華北區域落地,年底前完成京津地區全覆蓋。
時代周報記者攝
6月18日,時代周報記者實地探訪京東MALL位于北京的門店,入駐商家主要以全屋家居和多品類科技品牌為主。京東零售平臺營銷部負責人王碩介紹,京東MALL全國已開設24家門店。
支撐這一切的,或許正是劉強東小范圍分享時所強調的“100%圍繞供應鏈展開”的商業邏輯,“京東對與供應鏈無關的事從來不碰。”
線下商場的傳統核心優勢是“地段即價值”的商業邏輯,以及不可替代的場景體驗。京東從一開始落地MALL除了保留傳統商場的優勢之外,也必然要發揮線上線下的協同效應,貫徹京東既有的供應鏈優勢。
從京東MALL的家電場景體驗賣場,到外賣騎手的配送箱,京東正用供應鏈這根“金線”串聯起更多的消費場景,構建全場景消費生態。劉強東預告的外賣新模式會是什么?答案是否藏在京東MALL之中?
火速接連開業24家,京東MALL意味著什么?
6月18日,時代周報記者來到位于北京朝陽區的京東MALL。
這座建筑共4層,面積約5萬平方米,入駐商家主要以全屋家居和多品類科技品牌為主,中庭區域安置有多款懸浮電子屏,科技感十足。盡管是工作日,京東MALL仍有不少消費者穿梭其中,部分3C數碼門店內更是人頭攢動。商場2樓設置有一個打卡點,還原了劉強東1988年在中關村海開市場售賣刻錄機、光盤機等電子器件的一個小小的攤位。
時代周報記者攝
3C數碼向來是京東的優勢領域,與傳統家電賣場相比,京東MALL的科技品類更為豐富——除了傳統的電腦、通訊數碼,還有掃地機器人、智能機器狗、全自動咖啡機等新興科技產品,覆蓋了華為、追覓以及宇樹科技等品牌,還開設有電競娛樂、京東自營全屋裝修等體驗區域。
在負一樓的家居體驗區,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時代周報記者,在京東MALL,消費者可以線下體驗,京東App線上下單,實地觀察感受正是線下門店的意義。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京東MALL的商品綁定了電子價簽,所有商品的價格牌均標有二維碼。掃碼之后,頁面顯示可直接跳轉至商品頁下單,由京東指定廠家配送。依靠供應鏈整合能力,京東將原有的供應鏈體系線上線下進一步打通。
時代周報記者攝
京東零售平臺營銷部負責人王碩對時代周報等媒體介紹,今年618期間,京東啟動了5家京東MALL,其中北京雙井店開業前兩日客流破10萬人次。
供應鏈如何融入外賣業務?
讓用戶在線下體驗、線上下單,只是京東MALL的功能之一,但不是首要價值功能。
一名接近京東的人士認為,京東MALL的定位絕非傳統百貨商場,可以理解為“京東供應鏈能力的線下體驗中心”。京東MALL的選品、倉儲到服務等全流程,均嵌入京東的供應鏈優勢。
而今的京東MALL,能聚合京東原本線上的商家。換一種思路而言,京東是否也能聚合線下的餐飲商家?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互聯網經濟研究院副院長、中國市場學會副會長歐陽日輝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供應鏈與配送能力是即時零售的重要競爭環節之一,玩家們需要不斷在供應鏈與履約配送兩端打造競爭力。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6月18日,京東旗下首個餐飲實體基礎設施品牌七鮮美食MALL首店在哈爾濱開業,已入駐品牌包括六必居、樂壽御坊、咖啡熊、六丁火烤肉等。
京東外賣相關負責人介紹,七鮮美食MALL已同步入駐京東外賣,是國內首個實現100%后廚直播的美食MALL,可為消費者提供“品質堂食+品質外賣”線上線下聯動服務。同時,京東外賣也與現有零售業務產生顯著協同效應,僅4月外賣業務帶動新注冊PLUS會員便超40萬,而PLUS會員的外賣復購率則較非會員高出2倍。
QuestMobile的最新數據顯示,4月17日,京東App日活躍用戶規模達1.36億 ,較外賣業務上線首日增長2073萬。這一顯著增長主要得益于京東近期大力拓展的外賣業務。
時代周報記者攝
大膽設想,京東是否會將科技商品的供應鏈模式從京東MALL復刻至餐飲領域?也就是將餐飲品牌聚集在京東美食MALL內,通過統一的后廚直播實現出餐監督,并由京東騎手進行外賣配送,保證用餐源頭、食品安全、送餐效率,打通業務全鏈條。
用戶既可以點外賣,也可以通過外賣吸引到商場內堂食,逛街、進一步消費。這會不會成為劉強東所稱的“全新模式”?
如果說京東MALL是從線下體驗引流到線上下單,美食MALL也可以通過線上下單引流到線下消費。相比其他外賣平臺,京東目前“完全不一樣”的優勢,正在于擁有品牌商品供應鏈的線下聚合展示地和自己的線下體驗店。
這完全擺脫了過往電商平臺純線上銷售的模式,從線上重歸線下,但實現了線上線下循環協同。供應鏈的融入猜想之下,京東外賣的終極形態必然不會只是“另一個外賣平臺”。
聚合供應鏈優勢猜想
6月18日,京東商家增長策略負責人高潔公開表示,京東外賣要改變“內卷式”競爭的困境,面對商家要堅持長期不超5%的低傭金。
此前,曾有業內人士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京東布局外賣市場并沒有擠壓其他外賣平臺的份額,反而撬動了行業新增量,各大平臺的整體單量都呈增長趨勢。
京東外賣如何通過聚合供應鏈模式實現反超?
歐陽日輝進一步對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即時零售是一種通過拓展和連接實體商戶、倉儲等本地零售供給,能夠滿足消費者即時需求的新型零售業態。其中,外賣也是即時零售的重要業態。
歐陽日輝分析指出,當前行業競爭主要集中在流量、供應鏈和配送等三個方面。“從流量而言,美團閃購、京東到家、餓了么已占據絕大部分流量。在供應鏈方面,當前主要有平臺型和自營型兩種模式,主要玩家是電商平臺與本地生活相關企業。”他還分析,就履約配送,即時零售重供應鏈與配送,當前京東等有供應鏈優勢,美團末端配送能力強。
京東MALL是京東供應鏈優勢的落地表現。它與京東外賣業務的新模式探索,表面而言是零售形態的拓展,本質或許都將是京東供應鏈優勢從“幕后”到“臺前”,從“隱性”到“顯性”的轉變。
如推展順利,這將改變以往單純的“線上”或“線上”的單一商業邏輯,晉升至到“線下+線下+即時”的深度滲透,打造零售新范式,構建全場景消費生態。
供應鏈優勢的暢想之下,京東外賣的新故事一個月后再見分曉。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2-2655-0.html京東外賣新模式猜想:劉強東一個月后要放出的王炸,答案藏在京東MALL?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ST華微自救時刻:控股股東火線籌劃易主,14.91億占款清償仍未解決
下一篇:在北京,商業航天“沖”出新勢力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