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各位來賓、各位家長親友:
大家上午好!
南科揚帆憑新浪,鵬城展翅越千峰。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25年研究生畢業典禮。在此,我謹代表學校,向圓滿完成學業、即將開啟人生新征程的1401名研究生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悉心教導、關心支持你們的師長和親友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今年,南科大將迎來建校15周年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時刻。回首往昔,同學們在這里度過的數載時光,是你們的青春芳華與學校的蓬勃躍升相互交織、共同譜就的錦繡篇章。不到十年,我校研究生在Nature和Science已發表論文22篇,這充分彰顯出你們作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學子的突出科研能力,為學校作出重要的貢獻。工學院的陳子楠是學校本碩博貫通式培養出來的優秀畢業生,在陳樹明老師的帶領下,他斬獲廣東省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多項榮譽。同時,作為學校羽毛球隊主力,帶隊勇奪6項賽事冠軍,充分展現了南科學子綜合素質過硬、全面發展的卓越風采。今年,李昕蒙、丁俊兩名碩士畢業生獲選進入中國“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將分別前往新疆哈密市與四川綿陽市,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開展志愿服務。截至目前,學校已連續4年在Emerging全球大學就業力排行榜中位列內地高校第8位。這些閃耀的青春故事和事跡,生動詮釋了南科學子“明德求是、日新自強”的精神內涵,將成為激勵后來者不斷前行的榜樣力量。
在校期間,同學們親歷了學校奮進“三步走”的第一步——成為具有全球重要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的奮斗歷程。2022年,學校成功躋身“雙一流”建設高校。同年,菲爾茲獎得主、世界著名數學大師埃菲·杰曼諾夫全職加入南科大,為粵港澳大灣區數學學科發展和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注入強大動力。2023年9月以來,學校先后入選國家卓越工程師學院、國家工程碩博士培養改革專項、人工智能學院和“國優計劃”國家專項,成為廣東省唯一同時入選四個國家專項的高校。今年年初,學校獲批量子功能材料等三個牽頭或共建的全國重點實驗室,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一部分。年輕的南科大,正以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推進的時代使命為牽引,不斷進取、闊步向前!這些沉甸甸的成績背后,凝聚著每一位南科人的心血和汗水,也鐫刻著你們奮斗不息、拼搏有為的青春印記。作為這個校園永恒的主人,請你們帶著這份榮耀,以自身為范本,把南科大的故事和精神傳播到祖國各地,傳播到世界的每個角落!
2025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5周年。近半個世紀以來,深圳憑借“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踏出了一條不同尋常的改革開放發展之路,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最近,任正非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談到:“開放會促進我們更加進步”。我認為,這一精辟論斷,無疑是應對當下復雜形勢的重要法寶,對于即將邁入人生新征程的你們而言,也具有深刻的意義。
開放,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綿延不息的文化基因。從張騫出使西域到鄭和七下西洋,從佛教文化的本土化到西學東漸的學術碰撞,華夏文明始終在交流互鑒、兼容并包中發展壯大。開放,是雙向奔赴,不是單向接納;開放,是主動作為,不是被動妥協。開放,讓我們在文化交流中贏得尊重,在科技創新中贏得進步,在國際競爭中贏得主動。
以你們為代表的青年力量,是最具開放性和創新力的主體,是接力推動社會進步、文明傳承的不竭動力。臨別之際,我再囑咐幾句,和大家共勉。
一、你們要秉承“開放”的發展理念,以胸懷天下之氣魄,奮力將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對一個國家而言,開放如同破繭成蝶,雖會經歷一時陣痛,但將換來新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這是國家在世界格局深刻調整、地緣政治復雜多變、產業鏈重構加速推進的當下,做出的重大抉擇,是培育新質生產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更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必由之路。你們要借開放之力,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成就自己。
你們這一屆畢業生中,超50%選擇以深圳作為職場的第一站,近70%選擇在大灣區工作。希望同學們充分利用好國家給予的利好政策與廣闊舞臺,將個人的“小我”融入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大我”之中,以一往無前的奮進姿態,把民族復興偉大事業不斷推向前進!
二、你們要堅守“開放”的精神追求,以海納百川之氣度,攜手共鑄更美好的未來。人工智能技術正在重塑我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被譽為“科技預言家”的美國作家凱文·凱利,在他的新書《2049:未來10000天的可能》中,暢想了未來25年的世界科技進展。書中提到:人工智能與人類的協作將從替代走向共生,一方面AI將替代人類,完成很多日常的普通創意工作;另一方面人類將與AI合作,指導AI在更復雜的領域中實現創新。可以預見,不久的將來人工智能將無處不在,滲透到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學們,我們正處于人工智能新科技紀元的開端,量子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等也在蓬勃發展。讓我們保持開放包容,在科技的快速迭代中保持思想的先進與敏銳,快速接納新技術、新理念;打破技術封鎖與偏見,讓高科技發展造福中國,惠及全球!
三、你們要堅定“開放”的行動指南,以與日俱新之氣概,在突破界限中成就更好的自我。上世紀70年代,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與數學家谷超豪先生的一次跨界學術合作,成為了打破學科壁壘的典范。當時,楊振寧先生在探索規范場理論,因涉及高維數學工具而遭遇瓶頸。1974年,他借回上海探親之機,向復旦大學數學系發出合作的邀請。復旦大學的谷超豪先生以其卓越的數學洞察力,精準領會了楊振寧先生的物理語言,將深奧的數學概念,以直觀清晰的方式呈現到物理場景。這種跨界交流與合作解決了楊振寧先生困惑已久的數學難題,優美的物理模型與高維數學結構實現了完美的銜接。希望你們銘記作為史上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的楊振寧先生的開放包容思想:巧用“他山之石”,打破學科壁壘和知識界限。
不同領域人員、知識、思想之間的交流與碰撞,是推動科學不斷向前的重要力量。對于個人的成長而言,開放的心態同樣是成長的突破口,是生命力的源泉,是創新的基石。固守陳規與路徑依賴會阻礙我們的前行,只有保持思想的自由與開放,勇于突破界限,才能成為更好的自己。
南科園中無過客,一花一木總關情。同學們,在九山一水的美麗校園中,你們是最美的風景;在即將到來的煥新世界中,你們也將是最美的景色。從明天起,你們將從這里出發,去擁抱偉大時代,走向廣闊天地。希望你們胸懷天下,海納百川,與日俱新,以開放進步之心探索未知,以勇創未來之志書寫青春華章,讓青春在為國家、為社會、為人民的奉獻中煥發出更絢麗的光彩!
最后,祝同學們畢業快樂!前程似錦!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8-5834-0.html薛其坤在南科大畢業典禮上致辭:開放進步 勇創未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煙臺大學領導班子調整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