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韓利明 上海報道
自 5 月起,我國創新藥領域重磅交易頻出。包括輝瑞以12.5億美元首付款及最高60.5億美元的總交易金額,拿下三生制藥的PD-1/VEGF雙抗;再生元以8000萬美元首付款、最高19.3億美元里程碑款,買下翰森制藥的一款GLP-1/GIP雙受體激動劑。同時,在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上,中國學者的“73項研究”成功入選口頭報告環節,創造了亞洲國家的新紀錄……
一系列事件,讓創新藥板塊再度成為市場焦點。同花順數據顯示,創新藥板塊(886015)從5月6日收盤價1027.07元/股,一路攀升至6月3日的1175.97元/股,漲幅達14.5%。截至今日晚間收盤,該板塊收報1186.16元/股,漲幅0.87%。
其中,舒泰神(300204.SZ)漲勢強勁,6月3日以31.8元/股收盤,強勢封20CM漲停。以5月6日收盤價10.55元/股計算,近一個月內,舒泰神股價飆升201.42%;拉長時間跨度,年內漲幅更是超329.15%。不過截至今日晚間收盤,舒泰神股價有所回調,收報30.79元/股,下跌3.18%,總市值達147.11億元。
消息面上,近日來舒泰神接連披露多款在研管線進展,不少二級市場投資者猜測其可能存在BD(對外授權)預期。對此,有券商分析師向21世紀經濟報道直言,當前行業對創新藥BD的關注度較高,市場存在一定的投資情緒。公司股價近期的表現或更多反映了創新藥板塊的階段性市場熱度。考慮到當前市場對創新藥標的的情緒較為活躍,應保持理性分析。
2011年4月15日,舒泰神以發行價52.5元/股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定位于研發、生產和銷售臨床治療需求未被滿足的治療性藥物,產品涵蓋蛋白類藥物(含治療性單克隆抗體藥物)、化學藥物等類別,治療領域聚焦在感染性疾病、呼吸與重癥、自身免疫系統疾病及神經系統疾病治療藥物等。
Wind數據顯示,近年來舒泰神業績持續承壓。2017年該公司實現歸母凈利潤2.63億元,隨后兩年業績顯著下滑。2018年至2019年間,營業收入分別降至8.06億元(-41.92%)和6.61億元(-17.94%),歸母凈利潤更同比驟降49.03%、79.64%至1.34億元和0.27億元。
進入2020年,舒泰神歸母凈利潤由盈轉虧且虧損持續擴大。具體來看,2020年至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25億元(-35.72%)、5.84億元(+37.41%)、5.49億元(-6.04%)、3.64億元(-33.66%);歸母凈利潤分別虧損1.33億元(-587.26%)、1.37億元(-3.29%)、1.97億元(43.38%)、3.99億元(-102.48%)。
2024 年,公司營業收入再降10.81%至3.25億元,歸母凈利潤雖同比上漲63.69%,但仍虧損1.45億元;2025年一季度,營業收入下滑33.45%至0.63億元,歸母凈利潤虧損233.5 萬元,同比上漲38.05%。
圖片來源:Wind;單位:萬元
從產品端看,已上市的主打產品蘇肽生(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和舒泰清(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IV))收入持續下滑。2024年,舒泰清實現銷售收入1.79億元,占營收55.16%,同比下降8.20%;蘇肽生銷售收入1.34億元,占營收41.21%,同比下降17.30%。此外,復方聚乙二醇(3350)電解質散(舒斯通)于2023年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報告期內貢獻收入771萬元;阿司匹林腸溶片實現銷售收入396萬元。?
二級市場上,舒泰神股價在2012年沖高至102元/股后震蕩下行。公開資料顯示,在近期的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有投資者對公司業績表現表示不滿,甚至質疑其是否瀕臨退市。對此,實控人周志文回應表示“舒泰神處于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Wind 數據顯示,周志文自2016年至2024年底持股數量527.93萬股多年未變,2025年一季度持股數量驟增至2964.57萬股。針對投資者在互動易平臺關于“持股變動與股價變動關聯”的提問,舒泰神方面回應稱,“控股股東和實控人在股票異常波動期間不存在買賣公司股票的行為。”
近年來,中國創新藥在政策紅利加持下,正加速從“拼數量(Me-too)、拼速度(Me-quicker)”向“拼質量(Me-better)、拼創新(First-in-class)”躍遷。隨著輝瑞、再生元等跨國藥企持續“掃貨”中國創新藥管線,國產在研新藥的國際化潛力引發業界高度期待。
從行業數據來看,“十四五”期間,我國醫藥全行業研發投入持續增長,年均增速超過20%。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2年中國制藥研發投入總額達326億美元,占全球藥品研發支出的13.5%。預計2030年,中國制藥研發支出將達到675億美元,2022年至2030年復合增長率為9.5%。
這一持續增長的資金投入,不僅為創新藥研發提供了廣闊的試錯與探索空間,還助力我國構建自主創新研發體系,賜予了醫藥市場錘煉實力的黃金時機。但在這背后,創新藥企仍需直面“投入與回報”的現實挑戰。
有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過去部分企業可能通過大量無效管線融資,但未來必須轉向“精耕細作”。關鍵在于強化技術特色,如聚焦特定靶點或疾病領域,以差異化優勢降低研發風險。企業需精準評估管線價值,避免資源分散,在臨床前研究階段以更高標準篩選項目,實現投入與回報的平衡。
聚焦舒泰神,在2024年業績承壓背景下,公司同期研發投入1.62億元,同比減少63.77%。據其官微披露,后續將資源投入重點聚焦至臨床階段研發項目的推進,包括STSP-0601,BDB-001,STSA-1002等多款在研品種。
近期,舒泰神密集披露多條管線的研發進展,包括用于治療少弱精子癥的STSP-0902 注射液及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RDS)適應癥的STSA-1002 注射液。6月3日晚間,舒泰神再次披露子公司貝捷泰收到國家藥監局對“注射用STSP-0601”上市許可申請的受理通知書,該產品擬附條件批準用于伴抑制物的血友病A或B成人患者出血按需治療。
值得注意的是,醫藥行業的產品從研發到上市須經歷多個過程,具有投入大、環節多、開發周期長、風險高的特點,舒泰神方面也坦言,公司不斷改進和提升研發水平,謹慎選擇研發項目,優化研發布局,集中力量推進臨床階段重點研發項目的進度,同時通過合作、授權開發等形式引入有效資源,聚焦重點項目增效提速。
在對外合作層面,舒泰神方面在回應投資者調研時表示,對于STSP-0601等在研品種的對外合作保持開放態度;SBT-1901為TNFR2靶點的抗體,該靶點抗體可能與已有抗腫瘤藥物有聯用的潛力,公司將根據整體研發策略推動后續臨床試驗或尋找海外合作伙伴共同開發。
但上述券商分析師也指出,以STSP-0601為例,目前伴抑制物血友病患者國際主流用藥為重組Ⅶa等,諾和諾德同類原研藥已獲批上市數年,年初天壇生物“注射用重組人凝血因子Ⅶa”完成了Ⅲ期臨床試驗且已遞交上市許可申請,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在此背景下,舒泰神能否在國產升級中占據先機或是完成BD落地,尚待觀察。
不可否認的是,當前BD已逐漸成為創新藥企增厚業績的重要引擎,但唯有以硬核管線構筑技術壁壘,才能在國際議價中掌握話語權?。在創新藥從“資本驅動”轉向“價值驅動”的行業變革中,舒泰神聚焦臨床管線、探索合作授權的商業化布局能否破局,仍需時間與市場的持續驗證。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7-18071-0.html舒泰神年內暴漲超300%,凈利虧損何時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