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蛇年首個工作日,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召開。本次大會聚焦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同日,《廣東省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2025年行動計劃》(以下簡稱為《行動計劃》)和《廣東省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報告(2023-2024)》兩份重磅文件發布。聚焦過去與未來,報告為企業在廣東投資、研究機構開展研究提供數據支撐和參考依據。8大行動、26項工作舉措為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
今年,廣東省高質量發展大會還舉行了“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聞發布會,這也是大會首次設置政策發布與解讀環節。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省發展改革委將重點抓實產業集群發展、抓實重點項目建、抓好企業服務保障。”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主任艾學峰表示,廣東今年安排省重點建設項目1500個、年度計劃投資1萬億元,其中產業項目數量占比50%,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石化鋼鐵等5大類產業項目380個、年度投資額1658億元。
(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攝)
“傳統產業不能丟”
“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的2025年9大重點任務之一。與前一年相比較,新變化在于更加強調“新質生產力發展”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重要作用。
對于經濟大省廣東來說,近年來曾先后出臺20大戰略性產業集群行動計劃,在低空經濟、人工智能、新型儲能、生物醫藥等領域出臺專項政策。在前期專項政策藍圖框架基礎上,《行動計劃》進一步聚焦了2025年重點工作任務。
實力雄厚的傳統產業是廣東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信心和底氣。在推動傳統優勢產業煥發新的活力方面,2025年,廣東明確列出幾項重點:抓好石化產業鏈延伸,推動全省鋼鐵行業整合升級,推廣裝配式建筑規模化應用,支持“潮玩潮品”等時尚產業發展。
“傳統產業不能丟”,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吳紅談到,在廣東現代化產業體系構成中,20個戰略性產業集群中相當大部分是傳統產業。
在廣東,汽車、石化、家電、輕工紡織、食品加工等傳統行業占規上制造業增加值比重超七成,利稅占六成五,從業人員占七成五。“這些反映出,傳統優勢產業必須堅定地發展壯大,任何時候都不能缺、不能弱。”吳紅說。
從具體目標來看,綠色石化將主要立足延伸發展化工新材料,在優勢領域“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打造精細化、特色化產品體系;智能家電主要以消費品以舊換新為契機,推動生活電器、個人護理電器、健康家電、高端家電等四類產品創新發展,培育世界級超高清視頻和智能家電集群。
先進材料則主要以建筑材料、綠色鋼鐵、有色金屬、化工材料為重點方向,培育若干省級特色產業園,推動制造模式變革;現代輕工紡織主要推動紡織服裝、皮革、家具、工藝美術等行業,加快與文化、創意、時尚等融合,培育全國乃至國際品牌;食品加工主要培育省級食品工業試點縣,創響“粵字號”品牌,提升嶺南特色食品知名度。
廣東省高質量大會會場內展示的力箭模型。(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攝)
瞄準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
從春晚上跳秧歌的人型機器人,到震驚華爾街刷爆全球市場的DeepSeek,國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剛剛過去的春節假期里大放異彩。
未來產業代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向,是經濟增長的最活躍力量。聚焦未來產業,廣東于去年9月發布了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行動方案。此次發布的《行動計劃》,進一步提出了未來產業發展的若干重點。
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被列為廣東未來產業發展的重點。在人工智能技術與制造業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領域,廣東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優勢。2024年,全省工業機器人產量24.68萬臺(套)、增長31.2%,占全國44%。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蓬勃發展,也為具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和產業化注入新的活力。
此外,廣東計劃實施加快建設生物制造產業創新高地政策措施,力爭到2027年,生物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打造3-5個國家級生物制造創新平臺;加快布局商業航天產業,促進星箭產業集聚發展,加強引進和培育6-8家商業航天重點企業,建設3-5個商業航天產業園區(集聚區)。
在如今擔當新質生產力“主力”的新興產業方面,廣東目標全力打造集成電路“第三極”,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擴量提質,深化全省低空空域改革,豐富低空經濟發展場景。
廣東省高質量大會會場內展示的飛行器模型。(圖源:時代周報記者 王晨婷/攝)
要支撐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必不可少。
廣東省科技廳副廳長吳世文介紹,廣東聚焦發達國家管制技術、產業補短板技術和重大公用技術,深入實施高端芯片、核心軟件等戰略科技工程,扎實推進新型儲能和新能源、生物醫藥、海洋科技等旗艦專項,形成一批核心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大裝備,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自主可控水平。
科技之花斗艷,轉化之橋結其果。廣東近日還出臺了《廣東省深化職務科技成果管理改革實施方案》,將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范圍擴大至全省高校院所,充分激發廣大科研人員開展成果轉化的主動性積極性;印發《職務科技成果轉化盡職免責認定工作指引(試行)》,明確盡職免責工作的管理機制和責任主體,破解科研人員后顧之憂。
通過這樣一套“科技成果賦權+單列管理+盡職免責”的組合拳,或將有效夯實、拓寬了科技成果與產業化之間的橋梁。
“廣東將聚焦全過程創新鏈,努力實現前沿技術‘開天辟地’、關鍵核心技術‘頂天立地’、先進適用技術‘鋪天蓋地’,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盡快成勢,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吳世文說。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4-1513-0.html布局現代化產業,廣東劃重點:省重點建設項目1500個,年度投資1萬億元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一個廣東農業縣的2025年目標:盯住臨港新能源產業和食品傳統產業
下一篇:今日辟謠(2025年2月6日)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