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寧波1月31日電(藍伊旎)大年初三,當人們沉浸在闔家團圓的喜悅中時,“95后”新農人楊一昕已經奔波在田間地頭。春節期間,正是草莓、水果番茄等農產品的銷售旺季,為保證新鮮采摘、即時配送,在浙江寧波的金果園種植基地里,楊一昕和他的團隊緊鑼密鼓地忙碌著。
“春節期間,水果番茄作為走親訪友的伴手禮深受歡迎,銷量比平時翻了十倍。”楊一昕是鎮海區金果園蔬果專業合作社副理事長,為了滿足節日里旺盛的市場需求,他和團隊加班加點,確保每一顆番茄都能以最佳的狀態送達消費者手中。
走進金果園的種植基地,一排排整齊的番茄藤蔓上掛滿了紅彤彤的果實,工人們熟練地采摘、分揀、包裝,一派繁忙景象。其中現代化的農業設備讓人眼前一亮,智能溫控系統驅散冬日的寒冷,水肥一體化設備則精準調控水肥用量,確保番茄的口感和品質。
金果園的繁忙春節,映射出寧波農業產業的深刻變化。楊一昕作為“新農人”的代表,正是這場變革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我的父親楊乾雄是寧波鎮海區的‘老供銷’‘老農業’,在父親的影響下,我自小就對農村懷有深厚的情感。”2020年,楊一昕從海外學成歸國后,把目光瞄準鄉村振興一線,投身農業農村發展。
在上海奉賢區青村鎮的吳房村工作一年后,他更加堅定了要發展農業帶動農民致富的信念,便回到家鄉寧波,加入了由鎮海區供銷社領辦的金果園蔬果專業合作社,開始用新技術、新理念改造傳統農業。
近年來,楊一昕不僅主動借力鎮海區供銷社、農合聯資源服務優勢,引入現代化農業設備,構建智慧管理系統,推進“數字農場”建設,還持續加強與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不斷創新農特品種。金果園推出的鮮食水果玉米、水果番茄等主打產品深受市場歡迎,逐漸打響了品牌。
“最早的時候,我們吃到的很多都是‘石頭番茄’,口感堅硬,沒有番茄味。”楊一昕猶記得,多年以前寧波并沒有水果番茄,后來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高,對高品質番茄的需求日益增長,鎮海區才引進了相關品種,并逐步推廣開來。
水果番茄因其口感酸甜、汁水豐富而頗受歡迎,然而由于氣候限制,寧波本地對水果番茄的季節性供應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為了讓消費者一年四季都能吃到新鮮的水果番茄,金果園采用跨緯度建園的模式,在云南、河北、內蒙古等地建立種植基地,利用不同地區的氣候差異,實現了水果番茄在寧波市場的全年供應。
不到十年時間,金果園從創立初期的30畝小基地,已發展成鎮海區域范圍內總面積超600余畝的四座基地,還與多個基地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形成了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水果番茄也已成為鎮海區的一張“金名片”。
在父親楊乾雄的影響下,楊一昕不遺余力地發展壯大農合聯產業體,目前會員數已從成立之初的三十余個擴展到目前的近50名。他還帶頭通過電商、直播等新方式幫助農戶拓寬銷路,如今在當地的“帶貨圈”內已小有名氣。在一場場直播的助力下,產自寧波鎮海澥浦鎮的水果番茄、草莓、水果玉米等產品聲名遠揚,頻頻出圈。
“跟著金果園的標準種,跟著楊一昕的辦法銷,一起致富準沒錯!”從勉強保本到年收入近二十萬元,前兩年來到澥浦種植番茄的農戶張友文的案例是“小番茄”帶動“大共富”的一個縮影。
近兩年,楊一昕還通過技術幫扶、“出山帶貨”,把共同創業的種子播種到了偏遠地區。比如,通過與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鹽源縣的農戶進行技術和銷售協作,高甜度、清爽口感的鹽源蘋果跨越2000多公里來到了鎮海,成為本地市場的果品“新寵”。
“要創新傳統農業模式,要把學到的東西帶回來。”楊一昕曾親眼看著已經掛果的桃樹在狂風暴雨中“夭折”,那時他真正體會到老一輩常說的“農業難做”“做農業很苦”,然而,正是這些挑戰讓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使命。
在楊一昕看來,新農人不僅承載著父輩的期望,更肩負著推動農業現代化、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的責任。他表示,希望和更多伙伴同行,以新技術、新理念、新場域為方向,在孕育無限生機的鄉村土地上,用實踐實現青春與家鄉的“雙向奔赴”。(完)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4-1217-0.html(新春走基層)“95后”海歸返鄉追夢 以“小番茄”帶動“大共富”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