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狂人”李書福麾下再添一家上市公司。
2025年6月25日,曹操出行(02643.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上市首日,曹操出行股價便大幅低開,截至午間收盤,曹操出行股價為35.75港元/股,相較發行價下跌14.76%,總市值達到195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78億元,成為港股最大的出行平臺。
圖源:企業供圖
曹操出行最早成立于2015年5月21日,是一家由吉利集團孵化的中國網約車平臺。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曹操出行在136個城市運營,2024年總交易額(GTV)達到169.53億元,較2023年增加38.8%。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GTV計算,曹操出行2024年市場占有率為5.4%,位列中國網約車平臺第二名。
曹操出行此次全球發售所得款項凈額約為17.18億港元;或倘超額配股權獲悉數行使,所得款項凈額則約為19.89億港元。
按照曹操出行計劃,其所得款項凈額約19%將用于改進車服解決方案及改善服務質量;約18%用于提升并推出一系列定制車;約17%將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約16%用于擴大地理覆蓋范圍;此外,剩下的約20%將用于償還若干銀行借款的部分本金及利息,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曹操出行董事會主席楊健在上市致辭中表示:“展望未來,共享出行面臨顛覆性的行業變革,原有的競爭格局將被重塑。借助吉利集團資源優勢,曹操出行將深度參與網約車定制研發,優化車輛性能和服務功能,全力推進自動駕駛網約車的研發和上市;在換電補能、循環再制造,醇氫能源網約車運營、AI管理等方面構建更加完善的出行生態,為乘客提供更安全、高效、便捷的出行選擇。”
時代財經注意到,在此之前,共享出行企業如祺出行(09680.HK)、嘀嗒出行(02559.HK)就已在港交所成功上市;行業頭部玩家滴滴出行也曾在美股短暫上市,后退市轉入場外OTC市場交易。
但截至目前,出行平臺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乏善可陳,曹操出行能否打破“魔咒”?
背靠聚合平臺打開市場
出身于“豪門”,2015年,曹操專車(“曹操出行”前身)由吉利汽車(00175.HK)創始人兼董事長李書福通過吉利集團孵化、創立。
據吉利汽車此前科創板招股書披露,李書福擁有碩士研究生學歷,于1994 年創辦浙江華田摩托車廠,開始創辦吉利集團有限公司;1997年吉利進入汽車行業,開始生產汽車;2003 年成立吉利控股,擁有中國汽車制造業領域逾20年投資和管理經驗。
當時,吉利正處于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的關鍵時期。李書福希望通過曹操出行獲取終端用戶數據,以此反哺汽車研發,推動產品和服務的持續優化。在吉利內部,曹操專車被賦予了極高的戰略地位,被視為出行領域布局的重要落子。
2015年,正值中國網約車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之際,滴滴出行憑借先發優勢占據了市場的主導地位。作為行業后來者,曹操專車面臨著巨大的市場壓力和挑戰。
不同于行業常見的C2C模式,曹操專車開局就不走尋常路——采用“公車公營+認證司機”的B2C模式。即車由曹操專車和吉利提供,司機則由招聘而來。
彼時,大街小巷馳騁的吉利帝豪EV承載著吉利在新興賽道上大展拳腳的使命。
李書福曾公開表示,希望以曹操專車平臺為起點,結合車載人工智能,優化智能網絡空間,加快推進變革,把吉利控股集團從汽車制造商向交通運輸服務商、信息內容提供商轉型。
2019年,曹操專車正式更名為曹操出行,表示未來業務將擴展至更為全方位和多元化的出行產品和服務內容。
在資本市場上,曹操出行也動作頻頻。2017年10月至2021年8月,曹操出行先后完成了A輪、A1輪及B輪3輪融資,每股成本分別為30.75元、30.76元、37.6元,合計融資金額約為28.5億元。其中,曹操出行B輪融資前估值已達到170億元。
獲得融資后不久,曹操出行的GTV進入快速增長階段。截至2024年底,曹操出行的業務已覆蓋136個城市。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按GTV計算,曹操出行自2021年起連續位列國內網約車平臺規模前三,并于2024年躍居行業第二,但市場份額僅為5.4%,距離行業第一(市場份額70.4%)仍有很大差距。
在此期間,高德、美團、騰訊出行及百度地圖等聚合平臺的興起,網約車市場逐漸從由單一參與者主導市場轉變為用戶流量分配更為分散的市場。2018年至2024年,通過聚合平臺完成的網約車訂單比例由3.5%上升至31%。
隨著聚合平臺影響力的增加,出行公司對其依賴性也在增加。
曹操出行披露,2022年至2024年,其GTV分別為88.84億元、122.14億元、169.53億元;其中,來自聚合平臺的訂單分別占曹操出行GTV的49.9%、73.2%及85.4%,以及分別占曹操出行訂單量的51.4%、74.1%及85.7%。
自2023年初以來,曹操出行已戰略性地將增長轉向聚合平臺。隨之而來的是傭金支出的增長,從2022年到2024年,曹操出行向聚合平臺支付的傭金從3.2億元增長至約10.5億元,暴增228%。
相較于自營渠道,在聚合平臺比價機制下,大部分消費者或只關注價格,而非服務商。曹操出行也提到,“若聚合平臺行業整合,我們可能因議價能力有限而不得不接受不利條款。”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時代財經指出,網約車行業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市場趨于飽和,競爭紅海化。頭部平臺占據較大市場份額,地位難以撼動,優勢明顯。聚合平臺興起,分散了流量。在這種情況下,尾部企業獲取用戶和市場份額難度加大。平臺投入大量資金用于運營成本及市場推廣補貼,多數處于虧損狀態。同時,司機管理問題較多,還面臨合規與監管壓力,發展空間受限。
欲靠Robotaxi突圍?
這是李書福的第11個IPO。
在此之前,李書福旗下已有吉利汽車(00175.HK)、沃爾沃(VOLCARB)、極氪(ZK.N)、極星汽車(PSNY)、路特斯科技(LOT)、錢江摩托(000913.SZ)、漢馬科技(600375.SH)、千里科技(601777.SH)、億咖通科技(ECX)、洪橋集團(08137.HK)10家上市公司。
這其中,沃爾沃無疑是“吉利系”的營收老大,2024年營收超越吉利汽車,達到4002億瑞典克朗,按照中國銀行外匯牌價6月25日10:50發布的中行折算價75.26計算,約合人民幣3011.91億元。吉利汽車緊隨其后,2024年營收達到2401.94億元。此外,極氪、曹操出行、極星汽車2024年營收超過了100億元,分別為759.13億元、146.57億元、145.79億元。
據曹操出行此次全球發售文件,在全球發售完成后,李書福通過Ugo Investment Limited將間接持有曹操出行已發行股份約77.1%,并將合共控制公司表決權約81.0%。
值得注意的是,曹操出行歷經三次遞表港交所才成功上市。其他出行平臺也面臨著類似的情況,例如嘀嗒出行自2020年起五次遞表港交所才得以在2024年6月上市,如祺出行也是兩度沖刺港股,才在2024年7月成功上市。
張孝榮對時代財經表示,港交所融資環境良好,資本市場成熟完善,資金來源相對豐富,對新興科技和互聯網企業估值相對較高,能提升企業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上市規則較為包容,IPO效率較高,為尚未盈利但具高增長潛力的企業提供上市機會。
全球發售文件顯示,曹操出行營收逐年增長,從2022年的76.31億元增長至2024年的146.57億元;但與此同時凈利潤連續3年虧損,2022年至2024年,曹操出行凈虧損分別為19.72億元、19.16億元、12.5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達到51.39億元。
曹操出行表示,公司虧損主要是為建立共享出行網絡及達到業務所需的臨界規模而作出的必要投資,包括與獲取并留住乘客及司機、進行營銷及品牌推廣、提升技術及營運以及開發及部署定制車相關的成本及開支。目前,公司主要以借債融資(而非股權融資)方式為該投資提供資金,因此于往期錄得高額借款。
2022年至2024年,曹操出行借款由56億元增加至72億元。對此,曹操出行稱,主要是由于公司于2023年將大部分自有車輛更換為定制車而產生負投資現金流量凈額15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吉利集團孵化的網約車平臺,曹操出行向吉利集團純電動汽車生態系統中的汽車銷售商采購汽車(包括定制車),已與吉利集團建立長期互補互惠的非獨家業務關系。
曹操出行自2022年開始部署定制車,截至2024年,在31個城市擁有一支超過3.4萬輛定制車的車隊供其附屬司機使用。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曹操出行的車隊規模目前為中國同類車隊最大。2024年,定制車履行的訂單占曹操出行GTV的25.1%。
此次港交所上市,曹操出行計劃用約19%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于改進車服解決方案及改善服務質量,約3.27億港元;約18%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于提升并推出一系列定制車,約3.09億港元。
但同時,曹操出行2022年至2024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由3.8億元減少至1.59億元。此次港交所上市,曹操出行計劃用約20%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于償還若干銀行借款的部分本金及利息,約3.44億港元;同時再用約10%所得款項凈額將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約1.72億港元。
此外,曹操出行還加大自動駕駛技術的投資,計劃用約17%所得款項凈額(約2.92億港元)將提升技術及投資自動駕駛。
據全球發售文件,曹操出行2025年2月推出自動駕駛平臺曹操智行,并在蘇州、杭州試點開啟Robotaxi服務。同時,正與吉利集團合作開發一款專門提供Robotaxi服務的新定制車,包括一款專為自動駕駛而設的L4級Robotaxi,預期將于2026年底推出。
時代財經從曹操出行方面獲悉,Robotaxi服務無縫整合了曹操的運營經驗與吉利集團的汽車制造、自動駕駛技術優勢,曹操出行基于定制車已驗證的服務標準化能力、成本優化路徑和成熟的資產管理體系,將有力推動Robotaxi服務的商業化落地。
曹操出行表示,將不斷擴充自動駕駛研發團隊,加強Robotaxi的運營和技術能力;同時逐步將Robotaxi的覆蓋范圍擴大至全國更多城市,以更早實現大規模Robotaxi的運營。
張孝榮告訴時代財經,短期內網約車還難以完全被Robotaxi取代。目前,Robotaxi技術尚未完全成熟,國內運營試點屬于“遙控車”,運營成本也較高,限于法規和政策,不能大規模商業化運營。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Robotaxi有望在特定場景和區域實現商業化運營,但網約車司機群體龐大,未來兩者可能會在一定時期內共存。
“Robotaxi商業化落地的關鍵是技術進一步突破與基礎設施的成熟,從而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安全性和穩定性,降低技術成本和運營成本。與此同時,配套政策法規給予支持,能夠為Robotaxi的測試、運營、安全等提供保障。”張孝榮補充道。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2-2738-0.html李書福又拿下一個IPO!曹操出行港股敲鐘市值178億元,欲推進大規模Robotaxi運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