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如火,初心如磐。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研究和探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青年學者成長的基本規律,進一步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7月5日,由遼寧省委教育工委、遼寧省教育廳指導,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思想道德建設專委會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共同主辦的“第二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青年學者研討會暨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學術會議”在遼寧阜新召開。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黨委書記岑松,阜新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一民出席開幕式,教育部思政司原司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副會長兼思想道德建設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院院長馮剛教授作大會主旨報告,開幕式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黨委副書記于海臣主持。
岑松深情回溯了遼寧工程技術大學七十六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光榮傳統,介紹了將“太陽石精神”與偉大抗戰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實踐。他指出,遼工程始終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加快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高質量發展,深化思政課改革創新,著力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具有“太陽石精神”、家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應用創新型人才。
王一民表示,阜新市將積極創造條件,支持遼工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鼓勵開展偉大抗戰精神等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研究和闡釋工作,推動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充分用好阜新豐富的抗戰歷史資源、工礦文化資源和轉型發展實踐資源,打造富有阜新特色的“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生動的阜新樣本。
馮剛以“思政引領力與思政學科發展的內生動力”為題作主旨報告,從思政引領力在教育強國建設的出場中揭示如何把握思政引領力的三個著眼點,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發展的理論與實踐中闡述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規律性把握,從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挑戰與應對中提出發掘思想政治教育內生動力、運用數字技術為思想政治教育賦能增效的具體路徑。強調思想政治工作作為中國共產黨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思政引領力對于教育強國建設基本方向的指引是一種內在作用,這種作用的發揮由思政引領力的功能決定。
大會主題報告環節,重慶師范大學原黨委書記鄧卓明教授以“抗戰精神與紅巖精神的共有特質及其當代共同價值”為題,武漢大學主流意識形態研究院院長項久雨教授以“數字思政概念之辯”為題,大連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洪曉楠教授以“從標識性原創性概念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原創性理論成果”為題,遼寧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謝曉娟教授以“堅持正確黨史觀,弘揚偉大抗戰精神”為題作大會主題報告。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金國峰教授主持大會主題報告環節。
大會主題交流環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主任白永生教授以“大學生精神生活與內生動力相關問題研究”為題,遼寧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玉珂教授以“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抗戰精神的重要論述”為題,北京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振副教授以“以文化主體性創新建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自主知識體系”為題,湖南第一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艾楚君以“陳云紅色家風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蘊”為題進行大會主題交流。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常務副主編李慶華主持大會主題交流環節。
中青年學者研討第一階段,濱州醫學院醫學人文研究中心副主任胡玉寧教授以“關于思想政治教育學術研究中實證方法的思考”為題,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曉玲副教授以“大模型時代紅色文化數據語料建設探析”為題,哈爾濱工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潘強副教授以“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實踐路徑研究”為題進行深度研討。本階段研討由《思想教育研究》編輯陳廣亮主持,遼寧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衛平教授作點評。
中青年學者研討第二階段,西南石油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委副書記林莉教授以“‘大思政課’場域數智化轉型問題及對策”為題,合肥工業大學黨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長李麗鵬副教授以“大學生網絡德育”為題,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黨委學生工作部副部長王海鋒以“人工智能時代提升輔導員數字素質能力研究”為題,海南大學黨委宣傳部王一欽以“數智技術賦能網上思想道德教育分眾化、精準化的機理與路徑”為題進行深入交流。本階段研討由《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編輯萬成主持,沈陽農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許曉輝教授作點評。
中青年學者研討第三階段,桂林旅游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張雷教授以“‘大思政課’視域下協同育人機制研究”為題,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張青副教授以“講好偉大抗戰精神專題思政課的幾點思考”為題,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景星維副教授以“社交網絡空間的群體極化如何產生的?——基于多智能體模擬的分析”為題分享研究成果。本階段研討由《社會科學輯刊》編輯張依主持,東北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王海威教授作點評。
中青年學者研討第四階段,大連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巖副教授以“AI賦能大學課程教學:優勢、挑戰、隱憂與未來進路”為題,寧夏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劉嘉圣以“新時代高校思政課‘八個相統一’規律探析”為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萬勝以“新時代高校班集體文化供給側建設路徑研究”為題,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王丹丹以“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調查研究思想研究”為題交流學術心得。本階段研討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科版)》執行主編韓曉晨主持,湖南科技學院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所所長唐華山教授作點評。
閉幕式環節,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劉艷輝教授就大會取得的成果進行總結,并對各位專家學者對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
大會緊緊圍繞“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前沿問題”與“偉大抗戰精神的時代價值與教育傳承”兩大主題,展開深入而富有成效的交流與探討,分享最新研究成果。此次會議聚焦學科前沿,為全國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中青年學者搭建一個高水平的學術交流平臺,更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家一致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學科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神圣使命;偉大抗戰精神承載著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密碼,兩者的融合研究與實踐,前景廣闊,責任重大。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共同努力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創新發展、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貢獻智慧和力量。
來自北京師范大學、武漢大學、大連理工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哈爾濱工程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地質大學、遼寧大學、寧夏大學、海南大學、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等高校和《思想教育研究》《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社會科學輯刊》《中國社會科學報》《遼寧工程技術大學學報(社科版)》等期刊的專家學者,以及研究生代表近200人參加會議。
(通訊員: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陳繪陽)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8-5859-0.html“第二屆思想政治教育學科中青年學者研討會暨弘揚偉大抗戰精神學術會議”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舉辦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遼寧大學舉辦2025年“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出征儀式暨第27屆研究生支教團出征儀式
下一篇:提升暑期社會實踐育人實效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