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記者 張明明 通訊員 周燁 袁洪孝 王云霞 報道
從手繪制圖到3D打印,從幾何線條到數字建模,一場別開生面的展覽正在講述跨越時空的奮斗故事。6月30日,青島理工大學舉辦的“圖說黨史?匠心印記”課程思政紅色圖文展在青島理工大學圖書館一樓展廳啟幕,吸引近 3000 人次師生觀展。
展覽以工程制圖課程為載體,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以工程制圖技術的迭代為軸,勾勒出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從艱難發展邁向“制造強國”的壯闊征程。此次展覽設置了“開天辟地:筆繪藍圖,力鑄山河”“改天換地:筆繪強國、自力更生”“翻天覆地:技術突破,國家騰飛”“驚天動地:數字繪筆代尺規,智造山河新篇章”四個主題展區,展出50 余件融合黨史敘事與工程圖學技術的實物、海報,將專業知識與紅色基因深度融合,打造出“可觸可感”的沉浸式思政課堂。
這場融合專業素養與紅色基因的展覽是一次跨越專業的思政洗禮,一次融合匠心的黨史學習教育,也是青島理工大學聚焦工科特色,推動“大思政課”建設,弘揚科學家精神與“工匠精神”,探索“三全育人”新路徑的一次生動實踐。“工程制圖,是工程技術的‘國際語言’,是描繪藍圖、構筑夢想的起點。這門看似冰冷的工具課,蘊藏著嚴謹、規范、精確、協作的核心特質,這正是‘工匠精神’的精髓所在。”青島理工大學工程制圖課程負責人張效偉說。
值得關注的是,近半數展品為該校師生共創成果。在工程制圖課上,教師將課程實踐與黨史學習結合,指導學生完成創意作品。青島理工大學土木學院2022級鄧怡然在該校王勇老師指導下,運用建模和渲染技術創作的南湖紅船3D模型,以精密的工程語言致敬革命火種,成為展區“明星展品”。“創作過程中,我不僅掌握了專業技能,更深刻體會到每一次技術突破背后,都是黨和國家對發展的不懈追求。”鄧怡然說道。
一批承載歷史記憶的“老物件”同樣引發觀眾共鳴。展臺上,自青島理工大學建校以來的工程制圖課本、學生作業檔案和老教授備課手稿整齊陳列,泛黃的紙頁上,從“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時代號召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宏偉愿景,既見證著課程思政建設的一脈相承,也折射出國家與學校的發展軌跡。“這些筆記不僅是教學智慧的結晶,更是嚴謹治學、潛心育人精神的生動寫照。”該校檔案館館長董建莉表示,希望青年教師從中汲取力量,傳承師者初心。
這種將專業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豐富了課程教學的內容和形式,也提高了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青島理工大學理學院黨委書記范曉光介紹,作為國家一流課程,青島理工大學的工程制圖課始終將思政教育貫穿教學全過程,“希望通過這一張張圖紙、一段段歷史、一位位楷模的故事,讓紅色記憶躍然紙上,讓工匠精神根植心田,讓同學們深刻認識到,‘圖’繪國之重器,‘心’系民族復興,圖紙的每一道線條,都承載著沉甸甸的時代使命。”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8-5810-0.html青島理工大學舉辦“圖說黨史·匠心印記” 課程思政紅色圖文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