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近日,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數學系研究員、網友熟悉的“韋神”在社交平臺發布視頻,吸粉無數。
截至6月8日21時許,韋東奕賬號粉絲已突破2254.9萬,視頻點贊量破1300萬。據韋東奕堂哥韋晶洲介紹,這的確是韋東奕本人在家人協助下申請的社交媒體賬號,后續該賬號將分享數學相關內容。
視頻中的“韋神”身形略顯消瘦和拘謹,面帶微笑,自我介紹道:“大家好,我叫韋東奕,這是我的賬號?!痹u論區的網友除了歡迎和“接智慧”“沾天賦”外,也表達了對韋東奕身體健康的關心。
網友“野野快來”說,“真的嗎?是韋神嗎?牙咋掉了,多吃點有營養的。”網友“大大大大魔王”也好奇道,“牙怎么掉了?網上視頻經常刷到他白水就饅頭,是營養不良嗎?要注意身體啊?!?span style="display:none">e47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對此,韋東奕家屬稱,牙齒脫落的問題有很多原因,患牙周炎曾治療多次,還要去醫院檢查。此前即有三甲醫院牙科醫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牙周炎是由牙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組織的慢性感染性疾病,主要影響牙周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和牙槽骨和牙骨質,往往引發牙周支持組織的炎性破壞。
牙周炎可能威脅全身健康
牙周炎又稱牙周病,是指發生在牙齒支持組織(包括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骨質)的、由細菌感染引起的慢性炎癥性疾病。這種炎癥通常由牙菌斑中的微生物引起,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口腔慢性疾病。
患病者,初期可能會出現牙齦紅腫、刷牙出血、口腔異味等癥狀,中度牙周炎可能表現為牙齦萎縮、牙根暴露、牙縫變大等,長期不治療至重癥時,還可能引發牙齒松動、移位甚至脫落。
根據全國第四次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表明,在我國,成年居民的牙周健康率平均不到10%。山東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葛少華指出,牙周炎是成年人牙齒喪失的首要原因,是口腔健康的頭號殺手。
值得注意的是,在牙周炎早期,患者往往沒有明顯疼痛感,這也是許多人忽視治療的重要原因。
有人認為,就算牙齒掉光,安一口假牙也不會太影響正常生活。
實則不然,患病率極高的牙周病,不僅會影響口腔健康,也威脅全身健康。
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口腔科主任張建強表示,牙周炎患者的牙床下隱藏著數以萬計的細菌,這些細菌并非永遠都在口腔內活動,它們也會隨著血液循環進入身體其他部位,進而引起感染發炎。
來自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口腔醫院、南京市口腔醫院牙周病科、南京大學口腔醫學研究所的陳斌和閆福華在《口腔疾病防治》雜志中闡述了牙周病和全身系統性疾病的聯系,指出牙周病是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是類風濕性關節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炎癥性腸病的可能危險因素,也與不良妊娠結局等密切相關。
其中,糖尿病和牙周病存在雙向影響。有研究表明,牙周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和高血糖的發生率均顯著高于牙周健康者,而與沒有牙周炎或者輕度牙周炎患者相比,伴有牙周炎的糖尿病患者會出現更嚴重的并發癥。同時,牙周非手術治療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也就是說,牙周治療則可以改善血糖控制。
無法根治 但可穩定
牙周病該如何預防?從誘發原因便能窺見一二。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口腔頜面中心副主任醫師桑金華在接受央媒采訪時介紹,牙菌斑及牙結石是牙周炎的主要“元兇”。牙菌斑是口腔細菌在牙齒表面堆積形成的黏性生物膜,其代謝產物和毒素容易引發牙齦炎癥,若不及時清除,炎癥便會向深層組織擴散;牙結石則是礦化的牙菌斑,牙結石表面粗糙促進更多菌斑堆積,且刺激牙齦,“難以通過刷牙去除,需要洗牙去除”。
同時,口腔衛生環境差、刷牙不徹底、不使用牙線、長期使用牙齒當開瓶器、愛咬硬物、吸煙、糖尿病、免疫系統疾病、營養不良等因素都容易造成牙周炎,或者降低牙周組織抵抗力,加速疾病進展,影響治療效果和愈合。
當然,更不用說有些人因為先天或意外原本就缺牙的情況了。如果長期沒有修復,不僅會影響美觀,鄰近的牙齒也會逐漸向空缺部位傾斜,甚至移動,而對應咬合位置的牙齒也會因為缺少正常咬合而出現伸長的情況。這都會導致牙齒之間縫隙增大,甚至影響整口牙的排列穩定性。
因此,想要預防牙周炎,離不開良好的清潔習慣(定期細致刷牙,必要時使用牙線、牙縫刷、沖牙器、漱口水等輔助抗菌)、健康均衡的飲食習慣(保證)、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和潔牙以及正確的用牙方式。
近年來,隨著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人工智能(AI)技術也被引入牙周病治療領域,為臨床診斷、風險評估、個性化治療方案以及患者遠程照護等各個環節帶來全新機遇。
山東大學齊魯醫學院口腔醫學院口腔醫院牙周病科的呂春旭、葛少華在最新研究中指出,AI技術的應用,一是能有效提升牙周疾病早期診斷敏感性,精確量化牙槽骨喪失程度與軟組織破壞狀況;二是可以綜合病史、生活方式與影像學資料,為患者提供更為精準的風險預測與個性化治療建議;三是能夠通過遠程監測與健康咨詢相結合的方式,輔助患者維持自我護理依從性,顯著改善患者的口腔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和治療滿意度。未來,隨著多中心大數據平臺建立,AI與牙周病學深度融合有望推動精準醫學與智慧醫療的發展,實現從預防到長期照護的全流程管理,提升疾病的診治效率與患者健康收益。
當然,目前大數據模型仍處于泛化性階段,數據質量和倫理層面都仍存在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牙周炎依舊無法完全根治,但通過專業治療和自我維護,牙周組織可以長期保持在一個穩定的功能狀態。
牙周問題不容忽視,越早發現、越早干預,建議有相關癥狀的朋友及時就醫。
(實習生薛麗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7-18089-0.html韋神發布視頻引熱議:數學天才也有牙周炎煩惱,如何預防?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