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低值醫用耗材集采同樣持續深入。
近日,陜西省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發布《關于公開征求<陜西省留置針和泡沫敷料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接續采購文件(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采購品種為留置針和泡沫敷料,采購周期3年。
本次留置針集中帶量采購方式為“帶量聯動”,即依據采購主體的使用需求,參照市場總體價格水平、綜合質量等因素,聯動各省(省際聯盟)帶量采購中選價格,確定中選產品和約定采購量,實施帶量采購及配套政策。
采購量分配方面,醫療機構可自主選擇,確定約定采購量。接續中選結果產生后,由醫療機構按照不少于上年度實際采購量的90%,在中選產品清單中自主選擇意向采購產品并確定下一年度采購量,鼓勵優先選擇價格較低的中選產品。
華南某券商醫藥研究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低值醫用耗材集采有助于提升市場滲透率及國產化率。隨著集采政策的推進,國產低值醫用耗材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有望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大份額,加速進口產品的替代進程。
紅利持續釋放
留置針和泡沫敷料廣泛用于輸液、慢性傷口護理、術后處理等臨床治療環節,使用頻率高、范圍廣。雖然單價不高,但累計支出量大。且往往與術后感染控制、傷口愈合恢復等直接相關,質量不過關將影響治療效果。長期以來,市場上的低值耗材質量良莠不齊,價格參差不一,不僅容易滋生灰色交易,而且可能出現品質隱患。
集采機制為低值醫用耗材的品質、價格規范化進行按下啟動鍵。2024年12月,國家醫保局發布《國家醫保局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關于完善醫藥集中帶量采購和執行工作機制的通知》,從集采藥品耗材的進院、使用、監測、考核、反饋等各環節提出細化措施。嚴格的準入、審核機制和監管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留置針、泡沫敷料等臨床必用低值耗材的品質和使用效果。
“以量換價”的方式更大幅壓縮了耗材銷售中間環節的“層層加價”,減輕了患者和醫療機構經濟負擔,使醫保基金支出更加合理,醫療資金使用效能得到大幅提升。
此前高凈值集采如,冠脈支架、人工關節和晶體等單價昂貴且與治療緊密相關、對安全性要求更高的高值醫用耗材在集采機制的支持下,價格降幅更為明顯,最高可減少90%以上,醫保節支顯著,患者生命健康安全獲得更高保障。
以2024年做了髖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為例,在集采前,患者置換一側髖關節的費用大約為8萬元,而集采后置換一側的全部費用大約僅需3萬元。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院長吳曉龍表示,骨科集采之后,醫院髖膝關節的手術量從每年的4500臺左右增加到6700臺左右,醫生人均收入增加了12%,醫務性收入大幅增加。
自2019年以來,國家醫保局已成功組織了5輪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涵蓋了冠脈支架、人工關節、脊柱類耗材、口腔種植體系統、人工晶體、運動醫學類耗材以及人工耳蝸類和外周血管支架等多個領域,種類逐漸完善。今年年初,在國家醫保局召開的“保障人民健康 賦能經濟發展”新聞發布會上,披露第六批耗材國采或將在今年下半年正式開展。
同時,地方集采也在穩步落地。5月12日,河南醫保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執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簡稱《意見稿》)。5月20日起,國家組織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在內蒙古落地執行。全國耗材集采共振效應基本全面成型。6月1日起,國家組織外周血管支架類醫用耗材帶量采購結果正式在江蘇省落地執行。
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副主任高雪在接受采訪時曾介紹,京、津、冀和其他省份組成了“3+N”聯盟,對一些國家層面沒有進行集采的、采購金額大、覆蓋人群廣的“大產品”進行集采,在全國集采的范圍內進行“地圖插旗”,盡量做到全國都能夠把價格降下來,讓更多患者享受到耗材降價的“紅利”。
加速轉型
在耗材集采的影響下,市場的商業規則開始發生變化,廠商利潤空間直接受到壓縮,大批中間商逐漸退出,生產企業紛紛啟動更為嚴格的控費、降本增效舉措。部分企業盈利渠道受阻,陷入生存困境。集采大勢已成定局,如何破局而出,重點在于企業如何抓住時機進行創新轉型。
明晰產業規劃,將長板優勢發揮到極致,是破局的順勢之道。集中度不斷提高的市場,也帶動行業向規模化、專業化、品牌化的方向發展。
此前即有耗材企業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2023年參與第四批高值醫用耗材集采期間,該公司的銷售量從2020年的33萬枚,上漲到2023年的54萬枚;銷售額從8637萬元,上漲到1.62億元。因為銷售產品的結構發生了變化,高端產品在替代低端產品,參與集采讓公司有了更多財力投入高端產品的生產。
同時,從第五批耗材集采中選結果中可以看出,不少外資企業積極投入市場,低價中標。
愛瑯醫療全球副總裁、中國總經理史華表示,公司更多地把帶量采購視作是機遇,因為它在倒逼企業進行更多的創新。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帶量采購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擴大市場覆蓋面。應勢而上的前提是在技術上下“真功夫”,只有具備穩定供貨能力、質量合規性、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才能在優勝劣汰的環境下脫穎而出。
此外,前述研究員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低值醫用耗材的創新將呈現多元化和差異化特點,企業將加大研發投入,推出新產品和技術以滿足市場和臨床需求。同時,海外市場是我國低值醫用耗材企業的重要收入來源,近年來產品出口額整體呈現增長趨勢,有望推動行業長期穩定發展。威高集團、藍帆醫療等龍頭企業憑借規模效應、技術創新和品牌優勢,在市場中占據較大份額。而海外市場拓展加速層面,部分企業如藍帆醫療、振德醫療等通過拓展海外市場,實現一定業務增長。
實際上,在過去的耗材市場中,進口品牌常占據主導地位。但集采機制打破了“高價格=高質量”的慣性認知,性價比更高的國產品牌脫穎而出,迅速擴大市場份額。國產耗材企業也能夠憑借生產成本低、響應速度快、渠道本地化等優勢,在價格和質量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實習生薛麗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7-18068-0.html陜西留置針和泡沫敷料集采開鑼 持續加速行業國產化率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視頻丨醫療廣告監管迎新階段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