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生張沈心然在社交平臺分享學習經驗。圖/社交平臺視頻截圖
近日,清華高顏值學霸張沈心然回避網絡2年后,重回大眾視野,并在社交平臺分享學習經驗、vlog直播等,引發網友關注。
對此,張沈心然父親發視頻,回應女兒做短視頻直播。他表示:“女兒發的短視頻基本都能上熱門,也能接到廣告,直播也是幾萬人在線,但暫時不同意女兒做這件事,因為覺得太漂亮的女生不適合做直播。我很支持大學生創業,但不能盲目瞎搞,要有策劃?!?span style="display:none">LHC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據悉,2022年張沈心然以廣東省第17名的成績考入清華,并捐出十余萬元高考獎學金,幫助貧困學生,如今在清華大學讀大三。
另據紅星新聞報道,張沈心然近日接受采訪回應捐款爭議,“在我上大學的時候,就聽到一些言論,說當時我做(捐款)這個事情是為了炒作,之后就可以做自媒體,當時聽到這個很傷心?!睘樽C明自己捐款的初心,大一、大二時,張沈心然刻意回避出現在互聯網。
張沈心然做短視頻或搞直播,這本是個人私事,但由于張沈心然的“清華學霸”元素,以及之前她因捐款在網絡上的曝光,使得這一“私人事件”具有公共性,成為網絡熱議話題。其父的質疑和教誨體現了一位父親的擔憂和關心,這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網友借此質疑清華女孩想當“網紅”甚至對其進行“網暴”,就大可不必了。
對于張沈心然開直播,一些網友質疑她“炒作帶貨”,也有網友好心提醒“直播這個行業會讓人迷失自我”。還有網友建議,“一邊直播一邊從事義工慈善,保持初心。”
在傳統觀念中,“學霸”似乎就應埋頭書齋,而網紅則往往被視為膚淺浮躁。當兩者身份重疊,這種巨大反差使人陷入“認知失調”,一些網友的冷嘲熱諷正是源于此。
“學霸”在學習之余能不能做短視頻直播,這本身不是一個問題。大學生是成年人,可以從事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行為,選擇自己的行為并對其結果負責,做短視頻直播并不例外。
當然,作為在校生,需要謹慎把握上網的度,在學習和業余愛好之間把握平衡,不讓網絡對學習生活產生不良影響。這也是對一個名校“學霸”的新考驗。
張沈心然表示,愛美和學習并不沖突。她稱自己現在每天學滿8小時,每周閱讀500頁,“實際上,學霸有很多種類,不同的學霸是不一樣的。我就是一個很愛美的女生,這跟我學習沒有沖突?!彼倪@種認知還是有道理的。
反觀其父的一些說法,例如“太漂亮的女生不適合做直播”則可能有些偏頗了,當然,作為父親,這種擔憂也是可以理解的。這種支持女兒又持保留意見的態度,也反映出家長的矛盾和謹慎心理。
但從現實來看,短視頻創作并非“盲目瞎搞”。大學生通過新媒體平臺鍛煉表達能力、建立個人品牌,甚至不失為一種前瞻性的職業準備。
眼下,專業和職業邊界正變得越來越模糊。從更廣的視角看,一些世界名校已經開始注重培育學生數字時代的表達能力,例如,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杜克大學等名校已開設網紅培訓課程,教授學生如何在網上建立影響力。可見,大學生探索網絡直播有其積極作用。
數字時代為人們提供了展現才華的舞臺,大學生作為最具創造力的群體,也可以探索自身多方面發展的可能性。當然,作為在校生,需要理性和有節制地使用短視頻,平衡上網和學習的關系,抵制不良風氣,杜絕低俗內容,避免成為違法違規牟利的工具。
只要處理好了這些關系,做直播、建立影響力也可成為一種能力學習和知識訓練。
所以,對于張沈心然嘗試短視頻直播,網友不妨抱以更開放包容的心態,以平常心視之。對這種“學霸”網紅,固然不宜一味追捧,卻也不必視為洪水猛獸。而張沈心然等學生“網紅”則應在流量誘惑中保持定力,在探索中自我修正、成長,找到個人價值與社會需求的契合點。
如果能平衡好學業與分享,兼顧知識與傳播,或許可賦予“學霸”在互聯網時代新的、更豐富的含義。
撰稿 / 辛河(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翟永軍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6-2897-0.html清華在讀學霸做網紅,不妨以平常心視之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