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沈陽,第七屆中國糧食交易大會變身巨型“農業秀場”。這里不僅有沉甸甸的糧食,更有著令人拍案叫絕的奇思妙想——搓澡巾藏進雜糧盲盒,上海方言印上東北米袋,全谷物蛋糕也成了香餑餑。
盲盒里澡堂文化混搭雜糧
“來嘮點家鄉嗑唄!”農文商旅(遼寧)品牌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健的吆喝,瞬間把觀眾拽進東北炕頭的熱乎氛圍。他手里托著的“開嗑兒”盲盒禮包,堪稱本屆糧食交易大會的“腦洞之王”。打開盒子,兩罐地道雜糧旁,放著一雙東北大花襪或一個靈魂搓澡巾!“抽到啥全憑手氣,咱東北的豪爽都在盲盒里!”孫健笑著說。
這波“土潮混搭”吸引了很多年輕人,“95后”“05后”游客拎著“開嗑兒”禮盒滿場晃悠,仿佛挎著最時髦的街頭潮包。
她把東北糧做出文藝范
展館另一隅,一款“上海昵稱”雜糧禮盒引發圍觀。精致石庫門圖案下,八袋雜糧貼著“阿爸”“姆媽”“爺叔”“乖囡”的滬語標簽。設計者竟是一位遼寧姑娘——萬倉浩創始人李巍。這位曾經的舞蹈教師,如今把藝術細胞全用在了糧食產業上。
“東北糧也能很文藝!”李巍指著禮盒介紹。她返鄉創業的故事如同現實版《繁花》:脫下舞鞋扎進黑土地,把3000畝玉米田種成歐盟有機標準,“萬倉浩玉米糝”獲得“遼寧好糧油”認證。從舞臺到糧倉,她用腳尖旋轉出綠色農業的華爾茲。如今這份“上海昵稱”禮盒,正通過米其林餐廳端上高端餐桌——誰說東北老鐵不懂浪漫?
全谷物蛋糕香溢全場
國家糧科院的展臺前排起試吃長龍,全谷物饅頭、青稞點心、糙米自熱飯香氣四溢。“胚乳、胚芽、種皮一個不少才叫真全谷物!”一位研究員拿起一塊金黃油潤的全麥蛋糕說,“擠壓改性和生物發酵技術,專治粗糙口感!”
精米精面出粉率僅65%-75%,而全谷物面粉高達98%,相當于白撿萬畝“無形良田”。當科技為粗糧披上美味外衣,健康與味蕾終于握手言和。逛展大爺咬了口全谷物燒麥直豎大拇指:“這勁兒,比白面還暄乎!”
(沈陽日報、沈報全媒體記者 黃超)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3-1636-0.html東北農產品“潮”起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