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CEO李健,圖片來源:時代周報記者攝
換帥5個月后,備受關注的榮耀上市之路終于啟動。
據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6月26日,榮耀獲上市輔導備案,輔導券商為中信證券。輔導備案報告顯示,榮耀的上市輔導工作分為三個階段,完成摸底整改、發展規劃以及輔導驗收等工作,時間從2025年6月持續至2026年3月。
作為國內主流手機廠商之一,榮耀于2023年末宣布將以首發上市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之后其上市進展便持續引發關注。2024年12月28日,榮耀宣布完成股改,并表示將適時啟動IPO流程。
但就在上市臨門一腳之時,今年1月榮耀突發換帥,執掌榮耀近十年的趙明宣告離去,曾任榮耀副董事長、董事、人力資源部總裁等職務的李健成功補位。而繼續推動榮耀上市,被認為是新任CEO李健的最重要工作。
只不過,要完成這一任務并不容易。2024年,隨著華為帶著自研芯片和鴻蒙系統卷土重來,以及競爭對手們在產品、價格上的瘋狂內卷,榮耀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在中國手機市場份額一度下滑。
IDC數據顯示,榮耀手機市場份額從2024年一季度的17.1%(位居第一)一路下滑至四季度的13.7%(排名第五),并在2025年第一季度跌出前五,淪為others。
有限的市場份額,勢必會影響到資本對其的估值。如何讓榮耀再度重返頭部陣營,并為其找到新的增長敘事,成為李健眼下的首要問題。
年內想要重返前三
5月28日晚,在榮耀400系列發布會上,李健完成了自己的國內首秀。會后接受媒體群訪時,李健對于一季度的銷量排名問題作出了回應。
“上半年手機行業發布了59款新品,榮耀是2款,還是四月份上的。在這樣的情況下維持13%的市場占有率,中國區的隊伍是非常不容易的。”李健如是表示。在他看來,團隊不應該過分關注數據與圖表,因為數據存在一定滯后性。他認為,所有業務問題最終都是組織問題,此刻的榮耀更需要重新激發組織的戰斗力。
為此,李健在上任后開展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調整,在人事上對中國區38個關鍵崗位重新部署、競聘上崗,其中45%的崗位負責人有所調整,90后占比達到24%。新的管理團隊隨之在渠道上一改此前價格無序、管理無效和搭貨壓庫的問題,試圖用更嚴厲的控貨穩定產品價格,重建渠道信任。
榮耀江蘇地區經銷商張啟(化名)向時代周報記者指出,這一變化能幫助榮耀更好的實現控價,經銷商不至于因大量壓貨而導致價格內卷,利潤空間嚴重壓縮,甚至出現“賣一臺虧一臺”的惡性循環;也能夠避免消費者因害怕產品跌價而出現觀望的心態。
同時在產品上,榮耀也迅速調整策略,試圖用更具性價比的新品刺激市場。以榮耀400為例,其起售價僅需2499元起,國補后到手價為2124.15元。相比之下,該機型同類競品國補后售價都在2300元以上。
上述一系列的變化,幫助榮耀在400系列上打了一個翻身仗。時代周報記者獲悉,榮耀400系列首銷日銷量同比榮耀300系列增長195%,同比榮耀200系列增長138%,打破近三年榮耀手機首銷日銷量紀錄。在2500元到4000元價格檔位中,還成功拿下618期間乃至2025年開年以來的新品首銷冠軍。
榮耀方面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榮耀400系列首銷的市場反饋印證了榮耀品牌煥新和“阿爾法戰略”的含金量。在此次400系列產品實現爆發式增長的背后,榮耀以品牌內核重塑與技術戰略升級,成功構建起產品力與品牌價值的正向循環。
從更長遠目標來看,榮耀銷售與服務總裁王班此前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公司的目標是希望在今年年底重返中國市場前三。
但僅靠榮耀400單打獨斗或難以實現目標,李健仍需打造更多爆款。7月2日即將發布的旗艦機型Magic V5,定位“全球最輕薄的折疊屏手機”“最強AI智能體手機”,其市場反響將直接檢驗榮耀能否重返行業頭部陣營,堪稱關鍵一戰。
押注AI尋求更高估值
在短期的市場策略變化之外,李健的另一大戰略舉動為押注AI和機器人。
3月,李健宣布,榮耀未來五年要投入百億美元發力AI,這幾乎是近年來手機廠商公開表態中對于AI投入最大的一筆。隨后,榮耀又在內部新增了AI新產業部門,同時將AI相關研發工作設定為一級研發部門。據榮耀方面透露,目前公司AI和軟件部門員工已達2600人。
5月,李健又在400系列發布會上透露榮耀已進軍機器人賽道,并成立新產業孵化部,下設具身智能實驗室、具身數據實驗室、交互安全實驗室、動力總成實驗室和仿生本體研究實驗室五大實驗室。目前,榮耀研發的運動控制算法成功幫助機器人跑步速度突破4m/s,打破了之前的機器人行業紀錄。
借由這些動作,李健希望帶領榮耀從智能手機制造商向全球領先的AI終端生態公司轉型。他在采訪中提到,手機現在是存量市場,難以實現像以往10%、20%的用戶增長。相比之下,AI終端是個藍海市場,在AI算法和硬件研發有著多年積累的榮耀,有著自己的優勢。
“任何公司在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增長曲線,榮耀作為AI終端生態公司,我們也將會打造第二、第三乃至更多增長曲線,機器人只是其中一個嘗試。”李健說。
這些努力在短期內很難為榮耀帶來實際的增量。距離大規模的落地應用,機器人產業仍在緩慢爬坡;而AI與手機的直接結合,也還沒有達到消費者愿為其支付溢價的程度。如產業經濟分析師丁少將就認為,目前不同品牌、不同產品在AI賦能價值上存在差異,但AI手機的差異化尚不顯著。目前還無法通過量化數據明確AI對手機銷售的具體拉動作用。
但榮耀或可借此獲得更大的想象空間。深度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指出,AI技術儲備和開放生態布局可強化“科技硬實力”標簽,吸引偏好成長型投資的機構。若能將AI能力與跨設備生態、訂閱服務結合起來,形成“硬件+軟件+服務”的盈利閉環,將可能顯著提升估值。而這正是沖刺IPO的榮耀所需要的。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2-2774-0.html榮耀正式啟動IPO,新CEO李健的下一個任務:估值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