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 “我有一個4歲的兒子,暫時沒有繼續生育的計劃”,家在陜西咸陽的張悅說,“一方面是因為養育孩子的經濟成本高,另一方面時間成本也很高。”
“主要是家里沒有人帶孩子,我一個人是帶不了兩個孩子的。就算發生育補貼,也解決不了誰來帶孩子的問題。希望以后能由政府主導打造社區托育,便宜、優惠并且放心。”張悅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為了破解托育難、托育貴問題,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等7部門近日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2025年實現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5個,新增普惠性托位66萬個。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將千人口托位數列為20個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之一,提出“到2025年千人口托位數達到4.5個”。然而,2023年12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綱要》實施中期評估報告顯示,這一指標當時滯后于預期。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全國千人口托位數達到3.38個,共有托位477萬個。
2025年只剩下半年時間,如何加大供給,讓家庭接受《意見》提出的“方便可及、價格可接受、質量有保障的普惠托育服務”,并順利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
對于如何供給普惠托育服務,《意見》提出的做法是,加快構建以托育綜合服務中心為樞紐,以托育機構、社區嵌入式托育、幼兒園托班、用人單位辦托、家庭托育點等為網絡的“1+N”托育服務體系。
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是“1+N”托育服務體系的樞紐,既設置一定規模托位,又提供托育從業人員培訓、托育服務機構管理咨詢、托育產品研發設計、家庭科學育兒指導、消防安全培訓等服務,為區域內托育服務發展提供支撐保障。
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意見》答記者問中介紹,目前中央預算內資金已支持建設托育綜合服務中心項目347個。下一步,有關部門將繼續統籌用好各類資金渠道,優先實現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地市級全覆蓋。
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可謂各類托育機構的“旗艦店”。新華社《半月談》今年5月報道稱,在北方一家縣級托育中心,1000多平方米的空間寬敞明亮,教室、睡眠區、就餐區、游樂區、感統訓練區等設施一應俱全。負責人表示,這里設置有乳兒班1個、托小班2個、托大班3個,共計100個托位,配備有老師、保育員、保健老師、廚師等。但2024年10月正式運營后一直只有八九個孩子,今年開春多了一些,也只有17個,都是托大班的。
托育中心“吃不飽”,并非家長送托需求少,而是服務可達性不夠。托育機構需要數量多且貼近社區,才能方便可達。但當前,很多地方財政壓力較大,難以支持大規模新建托育綜合服務中心和公辦托育機構。
這說明,托育綜合服務中心是“1+N”托育服務體系的樞紐,但并不一定是普惠托育服務供給的主渠道。
5月20日北京市政府常務會議就提出,要進一步健全完善以公辦幼兒園為主渠道、托育機構和社區嵌入式托育為重要依托、單位辦托為有效補充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建設。根據《北京市托育服務體系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3年—2025年)》,到2025年,北京市將通過幼兒園開設托班、社區辦園點轉型等方式新增普惠托位不少于3萬個,通過建設社區托育點、單位托育點和現有營利性托育機構轉普惠機構等方式新增普惠托位不少于3.2萬個。可以說,幼兒園托班幾乎占普惠性托位的半壁江山。
石家莊市一家民辦幼兒園托育服務負責人顧梅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幼兒園教師加以培訓后,就可以在托班上崗,這些幼教老師經驗豐富,擅長照顧低齡嬰幼兒。同時,幼兒園有成熟的游戲、課程體系,相比托育機構較有優勢。”
幼兒園托班也有局限性,上述答記者問中指出,幼兒園托班應招收2—3歲能夠適應集體生活的幼兒。和3—6歲學前兒童相比,托班幼兒在年齡特征、身心發展特點、養育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均存在明顯差異,要避免將3—6歲幼兒教育的方式直接用于托班孩子。
但這并不意味著幼兒園條件成熟時不能招收2歲以下幼兒。學前教育法立法過程中,草案曾規定,幼兒園托班“招收二周歲以上三周歲以下的兒童”,但為了鼓勵發展托育,最終頒布的法律中刪除了年齡限制,僅規定“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
國家衛生健康委規劃發展與信息化司司長莊寧在6月10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也表示,將統籌0—6歲育幼服務資源,健全支持保障措施,支持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推進學前教育和托育服務協調可持續發展。
一方面要增加托位供給,另一方面要普惠發展,降低家庭托育經濟成本。
莊寧在上述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全國半數以上省份將發展托育服務作為本地民生實事項目,1315個縣(市、區)已經出臺了托育機構建設補貼、運營補貼、發放消費券等措施來降低托育服務價格,讓嬰幼兒家庭“托得起”。
為了推動各類托育服務機構提供普惠服務,《意見》給出了整體性和針對性的優惠政策。
對于各類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方,《意見》提出,積極采取場地費用減免等措施,降低托育服務機構成本,有條件的地方可對普惠托育服務機構給予適當運營補助。托育服務機構用水用電用氣用熱按照居民生活類價格執行。
對于社區嵌入式托育,《意見》提出,提供免費或低收費房屋場地建設托育服務設施;積極推行公建民辦模式,支持社會力量參與提供普惠、多元、優質的托育服務;落實社區托育服務相關稅費優惠政策等。
對于幼兒園開設托班,《意見》提出,完善幼兒園托班支持政策。
對于用人單位辦托,《意見》提出,支持用人單位利用存量土地或設施規劃建設托育服務設施,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要求并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可暫不變更土地用途;用人單位開展職工子女普惠托育服務所需的有關支出,可按規定從職工福利費中列支,用人單位工會經費可適當補充。
對于民辦托育服務機構,《意見》提出,民辦普惠托育機構基本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或者通過設置參考區間加強引導。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不管是幼兒園托班,抑或專門的托育機構,還是家庭托育點,未來都可以明確生均經費,類似于發放托育券,每個適齡幼兒享有同樣的財政經費。”
值得注意的是,同教育相比,家庭對托育的需求更為靈活,比如需要全日托、半日托、臨時托、計時托等多種形式。隨著出生人口急劇變化和人口流動變化,普惠托育服務供給更需要科學規劃、靈活配置。
《意見》提出兩項原則:科學規劃、精準供給。
《意見》提出,新建居住區要落實托育服務設施與新建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的要求,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要結合城市更新工作加快補充托育服務設施。這有利于盡量擴大托育服務覆蓋面。
《意見》還提出,結合實際,統籌運用多渠道資金,支持建設普惠托育服務設施,按需配置托位。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王德福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縣域以下的養老托育設施和服務,要注意因需而建、量力而行。要真正把群眾需求放在第一位,提高資源使用效率,解決服務供給與需求脫節的問題。
總體來看,完善普惠托育服務體系工作緊任務重。《意見》要求,2025年,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出臺公辦、社會辦普惠托育服務機構認定標準,指導轄區內所有縣(市、區)完成普惠托育服務機構認定并向社會公布。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1-51710-0.html娃沒人帶、托班貴?國家七部門打響2025普惠托育“沖刺戰”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