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唯珂 廣州報道
港股IPO熱度持續攀升,藥險支付平臺也開始入局。
2025年6月30日,上海鎂信健康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赴港上市,高盛(亞洲)、中金公司及匯豐銀行擔任聯席保薦人。公開資料顯示,作為中國最大的醫藥多元支付平臺,鎂信健康致力于解決患者、保司與藥企面臨的籌資與支付挑戰,助力推動中國醫療支付體系變革。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以2024年平臺支付總額計算,鎂信健康是中國最大的創新藥械解決方案提供商,同時以服務的保單數量計算,公司是規模最大的創新健康保險解決方案提供商。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計服務保單數量約3.93億單,與超140家藥企以及超90家保司達成合作,2024年助力中國約40%的已上市創新1類藥落地。
招股書顯示,2022年至2024年,鎂信健康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0.69億元、12.55億元和20.35億元,復合增長率約38%。據披露,鎂信健康與眾多知名企業和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包括按2024年收入計的全球前20大藥企中的90%以及按2024年保費收入計的中國前20大保司的100%。此外,公司還與超過2000家DTP藥房、超過30000家零售藥房達成合作,為其業務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鎂信健康的營業收入呈現出較快的增長,但公司目前仍處于虧損狀態。2022年至2024年,鎂信健康的凈虧損分別為4.46億元、2.88億元、0.79億元,雖然虧損額在逐步收窄,但盈利模式仍需進一步完善和優化,以實現可持續的盈利。
鎂信健康成立于2017年8月,由上海醫藥孵化。初為“上海鎂信健康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革,更名為“上海鎂信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后來,通往上市的這條路,鎂信走得不太順。
2022年6月,曾經的合作方北京天笑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天笑”)指控鎂信涉嫌侵犯商業秘密,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其“查悅社保”平臺的核心技術,并推出高度相似的產品“鎂數社保”,導致查悅社保繳費業務同比上年出現了巨大下滑,“造成了上億的損失”。公開要求鎂信健康CEO張小棟等人,“主動向北京朝陽警方投案自首”。后又通過微信公眾號“查悅社保”公布鎂信健康被立案的消息。鎂信健康則委托律師聲明,要求北京天笑撤回文章,公開道歉。
盡管鎂信健康否認指控并提起反訴,但因案件長期未決,導致其上市計劃受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北京天笑直指鎂信侵犯其商業秘密的“鎂數社保”,是鎂信健康在保險業務線上開發的應用產品,雖然這場商業糾紛的結果尚不明確,但其業務發展遭遇卡點很快成了事實。
2022年8月,銀保監會點名財險業創新亂象,向業內下發《關于部分財險公司短期健康保險業務中存在問題及相關風險的通報》,要求財險公司不得開展不符合保險原理的短期健康險業務,并特別指出部分險企與互聯網醫院、健康科技等平臺合作開展的特定藥品團體醫療險業務,即“特藥險”,存在異化保險業務、風控缺失的問題。
2023年11月末,金融監管總局北京監管局繼續向業內下發補充通知,進一步要求有關機構上報與鎂信健康、思派健康、圓心科技等第三方合作的健康險產品信息,監管范圍擴大至白血病特藥、靶向藥、齒科險等。
在多次通報的監管壓力下,鎂信健康部分產品的合規性受到較大爭議,并被迫調整業務模式,下架了“女性特藥保險”、“安康特藥保”等特藥險產品。這直接導致鎂信在盈利上受到一定影響,上市之路繼續陷入停滯。
相比之下,和鎂信在同一賽道的思派健康和圓心科技的IPO之路,來得更早一些。
2022年10月,思派健康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公司上市材料被正式受理,聯席保薦人為摩根士丹利和海通國際。而圓心科技更是從2021年起,共五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并在第五次遞表后于2024年2月通過聆訊。
截至此次遞交招股書前,鎂信健康已憑借“醫+藥+險”的業務模式多次融資成功。2021年,市場就曾傳出鎂信健康計劃赴港上市的消息,但最終并無下文。
隨著醫療健康市場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涉足醫藥多元支付領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此前即有行業分析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鎂信健康的業務高度依賴與藥企和保司的合作,一旦與主要合作伙伴的合作關系出現變化,如合作終止、合同條款調整等,可能會對其業務運營和財務狀況產生較大影響。此外,藥企在部分藥品上的利潤空間有限,可能導致鎂信健康在與藥企談判時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影響其盈利能力的提升。
鎂信健康面臨著來自同行的競爭壓力,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服務質量和創新能力,以保持其在市場中的領先地位。
招股書顯示,鎂信健康2023年至2024年的收入有所增加主要得益于受客群擴大和多元支付供應鏈解決方案的開展下,其智藥解決方案實現擴張。其中,2024年鎂信健康智藥解決方案、智保解決方案、面向消費者的服務營收分別為12.07億元、7.31億元和0.98億元,占比分別為59.30%、35.90%和4.80%。
面對醫療支付體系的結構性失衡問題,鎂信健康表示將在未來繼續深化并拓展與藥企和保司的合作,繼續投資、建設和夯實一體化支付平臺一碼直付,并利用三大核心基礎設施(包括mind42.ai)優化醫療健康支付和服務,走向全球,構建優質的全球醫療健康網絡。
但想要跟上醫藥支付行業的這股風,似乎還需要市場的檢驗。
招股書顯示,從2022年至2024年,鎂信健康的總體收入和毛利雖均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但2024年仍凈虧損近8千萬元。
雖然比鎂信健康先一步踏上IPO之旅,但思派健康和圓心科技也各有各的難處。
2022年底正式掛牌上市后,思派健康的股價劇烈波動后又迅速下跌,市值嚴重縮水。圓心科技的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前8個月,圓心科技已合計虧損近25億元,一度被質疑已淪為“賣藥平臺”。且聆訊通過9個月后仍未有成功上市的跡象,宣布暫緩上市計劃,等待二級市場的窗口期。
目前,醫藥支付創新企業正在經歷從“野蠻生長”到合規化、精細化的轉型變革期,生長陣痛在所難免。短期來看,監管收緊、盈利難題、醫療支付體系的結構性失衡仍然是該行業面臨的主要挑戰。而政策利好、技術驅動、生態整合以及公眾健康意識提升的長期趨勢,也將進一步減少低質量競爭,推動行業走向成熟。處理好合規、創新和盈利的關系,是企業破局的關鍵。在轉型過程中,大批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也將被快速淘汰,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
(實習生薛麗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7-18215-0.html鎂信健康沖港股 藥險“鏈接者”欲闖關丨醫健IPO解碼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