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韓利明 上海報道
世界衛生組織(WHO)《2024年全球肝炎報告》顯示,病毒性肝炎導致的死亡人數已從2019年的110萬人增加到2022年的130萬,其中83%是由乙型肝炎引起的,17%是由丙型肝炎引發,相當于全球每天有 3500 人因乙肝和丙肝感染而最終離世。
乙型肝炎是全球疾病負擔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也是我國面臨的重要公共衛生問題,“篩查率低、就診率低、治療率低”是防治肝炎路上的攔路虎。根據最新的全國調查,我國乙肝的診斷率為58.78%,在診斷者中治療率僅為17.33%,至少有1700萬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與WHO“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衛生危害”目標中要求的90%診斷率和80%治療率差距懸殊。
作為全球肝病防控的關鍵力量,我國在擴大篩查覆蓋、提升抗病毒治療率的道路上仍任重道遠。而隨著AI技術與醫療場景的深度融合,我國肝病防治格局或將迎來重構。
日前,在2025第二屆肝病數字健康會議暨中國醫藥教育協會肝病專委會學術年會,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謝青教授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我國超半數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面對中國慢性肝病患者基數龐大的現實,數字化分層管理正成為破局關鍵?!?span style="display:none">ahQ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謝青教授進一步解釋,“通過數字化平臺將患者精準劃分為低、中、高風險層級,可實現低風險人群下沉社區隨訪、中風險人群由二級醫院管理、高/極高風險人群在三級醫院接受磁共振增強等精密檢查的資源優化配置。通過早期篩查階段的‘早發現、早干預’結合高敏感檢測技術,將為降低晚期治療醫療負擔、減輕社會疾病負荷提供了創新路徑。”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統計,中國乙型肝炎患者占全球總數的31%。如果感染乙肝病毒后長期得不到治療,就會逐步導致肝纖維化,久而久之進展為肝硬化,甚至發展成原發性肝細胞癌。這也使得早篩早診成為阻斷疾病惡化的關鍵防線。
我國乙肝防治指南均建議開展乙肝篩查。2019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鼓勵在不涉及入托、入學和入職的健康體格檢查中或就醫時進行篩查。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指出對一般人群應進行乙肝表面抗原篩查。
《柳葉刀》曾在2022年發表一項研究,以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作參考,設置政府支出意愿,結果顯示盡快對18歲至70歲人群采用“乙肝兩對半”篩查為最佳策略,而且每個篩查場景相對于當前情況都具有成本效益,越早開展普遍篩查收益越大。
目前我國海南、福建、廣東等省份已制定了針對性策略。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海南省財政安排700萬元用于乙肝患者健康管理工作,其中建檔和第一次入戶隨訪20元,每季度入戶隨訪1次,每次20元,1年隨訪4次。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全省已建立乙型肝炎專病檔案42921例,建檔率84.6%。
2022年9月,福建省衛生健康委、福建省財政廳、福建省醫保局聯合印發《福建省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規范治療項目試點方案》,截至2024年5月13日,完成乙肝早篩180.1萬人,篩查完成率71.1%。在11.5萬陽性人群中,已有6.7萬完成了診斷評估,整體評估率58%。此外,廣東省政府在2024年也啟動了廣東省病毒性肝炎早防早治行動。
然而傳統篩查手段的局限性仍制約著防控效能。謝青教授指出,甲胎蛋白聯合超聲的傳統篩查方案存在顯著漏診率,例如約50%肝癌患者甲胎蛋白指標無異常,小于2公分的癌變結節更易被常規影像學檢查忽略。而通過AI技術賦能風險分層與精細化管理,對中國肝癌的防控具有現實意義。
謝青教授以其團隊搭建的“瑞肝護”舉例,“通過AI技術,將慢性肝病患者劃分為低、中、高、極高風險層級,低風險人群可下沉社區隨訪,高風險人群則在三級醫院接受磁共振增強等精密檢查。該平臺管理的7000例患者中,34例肝癌確診者里33例為Ⅰa期可手術根治,早診率遠超國內平均水平?!?span style="display:none">ahQ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但單一平臺的能力終歸有限,對于未來數字化篩查在肝癌防控中的突破點,謝青教授強調,關鍵在于政策、技術與公眾認知的協同升級。首先,政府需牽頭整合基層與三級醫院數據,建立區域性篩查基金;其次,社會層面要通過科普宣教構建全民參與生態,將篩查提醒嵌入居民健康檔案;最后,技術端則需開發多組學整合的 AI 預測模型,提升基層醫生對微小癌變結節的識別能力。
在謝青教授看來,基于數字技術與防控體系深度融合,通過“行政賦能筑基、數字技術提效、全民參與固本”的全病程管理模式,正為實現“健康中國 2030”的肝癌防控目標開辟新路徑。
目前,我國乙肝相關肝癌的疾病負擔仍然嚴重,早篩早診之外,積極的治療措施也尤為重要。2022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建議30歲以上或者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只要乙肝病毒陽性,都建議積極抗病毒治療,其他乙肝病毒陽性者,轉氨酶持續高于正常值的也應積極抗病毒治療。
在臨床治療方面,公開資料顯示,過去我國市面上用于病毒性肝炎治療的長效干擾素只有羅氏的派羅欣和默沙東的佩樂能兩款產品,目前這兩款產品已經退出市場。這幾年,國產藥物逐漸打破進口藥壟斷,“乙肝臨床治愈”突圍戰也已經打響。
面對臨床治療的未竟之處,產業端也在加速研發。國金證券研報曾指出,現有慢乙肝治療領域創新藥物單藥治療效果仍未較現有長效干擾素+核苷酸類藥物方案顯現出相應優勢,多數藥物仍處于早期臨床階段,此外創新藥物和長效干擾素及核苷酸類多藥聯用方案為現階段臨床試驗方案中的重要趨勢。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邵凌云也向21世紀經濟報道指出,慢性乙型肝炎的功能性治愈、肝癌的聯合治療等領域仍存在顯著瓶頸,而AI技術已在藥物研發與治療方案優化中展現潛力。
“已有研發團隊利用AI設計新型藥物,已篩選出多個具有潛力的化合物,這為新藥研發提供了新思路?!鄙哿柙铺岬剑珹I 在處理多藥物組合治療策略時優勢明顯,例如針對慢乙肝功能性治愈的免疫調節藥物與抗病毒藥物聯合方案,AI可通過算法快速模擬不同組合的療效,較傳統經驗摸索更高效。
AI技術與醫療的深度融合體現在醫療產業不同的環節,大數據AI技術能夠賦能創新藥物研發的不同階段,縮短藥物研發周期,并通過AI技術提升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在臨床診療階段,通過AI可提升診斷的準確性,為醫生提供更為精準的診療決策。
然而,醫療數字化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各領域雖有喜人嘗試,但應用場景仍相對有限,距離全面成熟應用尚有較長路程?!爱斍癆I獲取的信息龐雜且未經嚴格驗證?!鄙哿柙平ㄗh開發針對特定疾病或領域的專用AI工具,并通過專業數據進行訓練,避免“通用型AI”的誤導風險。對于低年資醫生,需警惕 AI 輸出的非權威信息。
邵凌云進一步指出,對待AI需保持批判思維,如同“教育孩童”般對其進行持續優化,“早期應用中,我們既要利用AI提升效率,也要通過臨床數據不斷校準其算法,最終讓技術真正服務于精準診療?!?span style="display:none">ahQ即熱新聞——關注每天科技社會生活新變化gihot.com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7-18099-0.html從篩查診斷到精準治療:AI與數字化如何重塑我國肝病防治格局?丨AI醫療浪潮?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