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直播平臺,仍能搜到吃播。圖/直播截圖
據法治日報報道,近日,浙江杭州一知名吃播博主在下播后上演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搶救”——其因暴飲暴食后試圖用牙刷催吐,結果牙刷不慎滑入咽喉,直達胃部。所幸經醫院急診胃鏡手術,異物被成功取出。據了解,該博主以“大胃王”挑戰聞名,每次直播超量進食后,經常用牙刷刺激喉嚨催吐。此事被曝光后再次引發公眾對“大胃王”吃播的關注。
盡管國家早已出臺反食品浪費法,明令禁止宣揚暴飲暴食的節目,但部分主播仍通過深夜直播、虛假標注等方式規避監管,繼續以極端飲食博取流量。這一現象表明,整治“大胃王”吃播不能僅靠階段性專項行動,而應建立長效監管機制,其中網絡直播平臺必須承擔起主體責任,真正做到“露頭就打”。
“大胃王”吃播的亂象,早已引發社會廣泛批評。部分主播通過假吃、催吐等手段制造“食量驚人”的假象,不僅浪費糧食,更對自身健康造成嚴重損害。此外,此類內容傳遞“以浪費為娛樂”的錯誤價值觀,尤其對青少年群體產生不良示范,助長攀比、模仿等不良風氣。
為此,監管部門曾經多次出手整治,比如2020年國家網信辦處置1.36萬個違規賬號,多地立法禁止宣揚暴飲暴食,但部分主播仍通過“深夜直播”“虛構演繹”等話術逃避審核。有主播在直播中吃掉數十斤食物,卻在視頻角落標注“非一人食用”,實則全程獨自進食;有的則利用平臺夜間審核松懈,在深夜時段進行暴食直播。這些行為不僅違反法律,更暴露了平臺監管的漏洞。
網絡平臺作為內容傳播的第一道防線,理應嚴格審核直播內容,但部分平臺在利益驅動下,對“大胃王”吃播“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事實上,平臺完全有能力加強技術監管,如通過AI識別異常進食行為、強化關鍵詞過濾、建立用戶舉報獎勵機制等。此前,多個平臺曾對“大胃王”相關搜索進行提示,并封禁違規賬號。但若平臺僅滿足于“運動式治理”,而非持續優化審核機制,亂象必然死灰復燃。
根治“大胃王”吃播,需要形成常態化治理模式。首先,不僅要加強夜間審核,還需建立“黑名單”制度,對屢教不改的主播永久封禁。其次,監管部門需強化執法,對縱容違規內容的平臺依法處罰,如罰款、限流甚至關停服務。最后,鼓勵用戶舉報違規直播,并完善“一鍵舉報”機制,讓“大胃王”吃播無處藏身。
“大胃王”吃播的整治不能“緊一陣松一陣”,唯有平臺扛起責任、監管持續發力、公眾積極參與,才能徹底遏制這一畸形現象,讓網絡空間回歸健康正軌。
撰稿 / 苑廣闊(職員)
編輯 / 徐秋穎
校對 / 吳興發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6-2893-0.html整治“大胃王”吃播,要真正做到“露頭就打” | 新京報快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