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5時5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衛星“張衡一號”02星發射升空。運載火箭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在地球物理場空間觀測領域探測能力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進一步提升我國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天—空—地”立體監測能力。
“張衡一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首顆地球物理場探測業務衛星,設計壽命6年,搭載了9種有效載荷,包括中國與意大利合作研制的電場探測儀、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測器等。該衛星將對全球電磁場、電磁波、電離層、中性大氣層的相關參數開展準實時監測,捕捉地質活動與人類活動引發的電磁異常、大氣層中雷暴與閃電活動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國對地震、海嘯、火山活動、雷暴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早期感知、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能力,為應急管理、資源測繪、通信導航等行業提供數據支撐,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領域科技合作。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6月14日15時56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電磁監測衛星“張衡一號”02星發射升空。運載火箭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我國在地球物理場空間觀測領域探測能力建設的又一重大成果,進一步提升我國對重大自然災害的“天—空—地”立體監測能力。
“張衡一號”02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中首顆地球物理場探測業務衛星,設計壽命6年,搭載了9種有效載荷,包括中國與意大利合作研制的電場探測儀、意大利研制的高能粒子探測器等。該衛星將對全球電磁場、電磁波、電離層、中性大氣層的相關參數開展準實時監測,捕捉地質活動與人類活動引發的電磁異常、大氣層中雷暴與閃電活動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國對地震、海嘯、火山活動、雷暴等重大自然災害的早期感知、風險評估和監測預警能力,為應急管理、資源測繪、通信導航等行業提供數據支撐,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相關領域科技合作。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2-2651-0.html我國發射首顆地球物理場探測業務衛星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上一篇:多家醫院醫生有了“AI分身”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