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雍黎
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全球,重慶應該如何加速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產業?在重慶市兩會上,來自人工智能領域的代表委員給出了建議。
王國胤:搶抓機遇三方面加快培育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演進,一個智能化的新時代正迎面而來,千行百業面臨著一場新的變革。”重慶市政協委員,重慶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王國胤感嘆,過去一年,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爆火,人工智能從科幻電影走進了百姓日常生活的真實世界,“生成式AI”“大模型”等,已成為人們茶余飯后熱議的焦點。
重慶市政協委員王國胤。廖文豪 攝
王國胤認為,重慶是我國著名的工業重鎮,產業基礎雄厚,具有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顯著優勢和巨大潛力。重慶市委、市政府已出臺多項推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的政策舉措,在人工智能相關領域建立了一批市級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在先進計算、大模型、具身智能、視覺傳感等方面取得不少突破,傳統產業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升級效果明顯。
王國胤建議搶抓機遇,堅持政策先行、技術為先、產業發力、應用牽引,加快培育壯大重慶人工智能產業。
首先是堅持向“智”而行,搭好臺,建好數智基礎設施,積極爭取更多國家級人工智能創新平臺落地重慶,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打好基礎。
其次是堅持乘“智”而上,謀好局,形成特色發展路徑,統籌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重點突破行業大模型、智能芯片、智能機器人等關鍵核心技術,形成重慶市人工智能發展特色路徑。
最后是堅持以“智”賦能,唱好戲,打造更多示范應用場景,充分發揮科創園區作用,聚焦重點領域,引進和培育一批高成長性人工智能企業,加速推進傳統產業數智化改造,建設更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燈塔工廠”。
婁超: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智算中心
“數字經濟時代,算力已成為‘水電煤’一樣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關鍵生產力。”重慶市人大代表、科大訊飛人工智能西南研究院院長婁超認為,重慶地處國家西部核心戰略位置,智算中心不僅能為數字重慶的建設提供新型的基礎設施支撐,也是重慶數字化轉型中的基石,更是為各行各業提供算力和智能化服務、助力各行各業智能化轉型和產業升級的有力基礎保障。
重慶市人大代表婁超。受訪者供圖
對此,婁超建議,加快重慶智算中心建設與信創建設,搶抓“人工智能+信創”產業發展機遇,基于自主可控的信創算力生態體系,共同建設人工智能信創算力產業基地,推動人工智能與信創產業鏈協同發展。
在AI+醫療領域,婁超建議,加快推廣應用中西醫人工智能輔助診療、AI慢病管理,持續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與效率,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慢病預防、篩查、治療、管理規范水平,促進醫防融合發展,提高衛生健康服務均等化和可及性。
對于關乎千家萬戶的燃氣安全,婁超建議,聯合科技企業和燃氣企業,共同探索運用大模型技術賦能燃氣行業的安全場景,通過整合先進技術和行業資源,建立智能化的燃氣安全管理平臺,實現對燃氣設備、管網和用戶端的實時監控與智能預警。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2-231-0.html重慶市兩會代表委員建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