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天高云淡。一大早,在德陽羅江區白馬關鎮合圣村連綿起伏、一望無際的花椒山上,人頭攢動、人聲鼎沸。舉目四望,成千上萬株枝繁葉茂的花椒樹擠擠挨挨散落在山坡上、山腳下、溝坎旁,一簇簇、一籠籠顆粒飽滿渾圓的花椒綴滿枝頭,微風拂過,椒香四溢,呈現出豐收的喜人景象。奔走在郁郁蔥蔥的花椒林里,幾十名椒農各司其職,或剪枝切段,或抬椒轉運,或持械裝車.....大家揮汗如雨,臉上卻洋溢著無法掩飾的喜悅和笑容。
青花椒是德陽市羅江區白馬關鎮合圣村的主導、支柱產業,可曾經的合圣村由于地處深丘,交通不便、水利設施薄弱,農業生產條件差,村民只能以傳統農業賴以為生,全村貧困發生率達21.7%,因此,還被評定為市級貧困村。
脫貧不光解決溫飽,好日子還得靠發展產業。為了讓全村老百姓早日擺脫困境,甩掉貧困村的帽子,通過多次考察學習和調研,2014年,羅江區農業農村局決定因地制宜將九葉青花椒作為村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來發展。買來花椒苗、修建提灌站、蓄水池;在雜草從生、荊棘密布的荒山野嶺上拓出了耕作便道;幫謹小慎微的村民算明白賬,鼓勵黨員干部帶頭種,以點帶面作示范引領;組建青花椒產業技術服務組,為社員提供技術服務支持,“走出去、請進來”“土洋結合”培育自身技術隊伍。同時根據青花椒生產季節,為群眾提供年度管理系統技術培訓;關鍵農時開展田間教學、農閑之余外出參觀、學成之余組織技術能手比賽等舉措和方式,分層分類培訓出一批高素質椒農隊伍,帶動了生產技能和經營能力的進一步提升;對接蟠龍農聯,圍繞小農戶生產缺技術、服務無依靠、銷售無保障等問題,從青花椒的種、防、收、烘、儲、銷等各環節為廣大農戶開展全方位服務,同時引進外商與村集體合作建設干花椒交易市場,有效增加青花椒銷售渠道,穩定青花椒銷售價格;先后建起烘干房、烘干灶、凍庫,逐步提升青花椒初加工及倉儲能力,為實現錯峰銷售提供了基本保障,有效解決青花椒當季銷售價格波動較大的問題。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在合圣村,荒山變青山,登上觀景臺,隨風搖曳的花椒樹盡收眼底,滿滿都是豐收的希望。目前,全村發展6000畝青花椒,年產300萬公斤,帶動群眾增收1200余萬元,合圣村實現了產業富民,在它的影響、輻射下,全鎮2000余戶農民也紛紛發展起了青花椒產業,種植面積達15000余畝,產值1億元以上,農民人均增收5000元,蹚出“荒山荒坡”變“金山銀山”的發展路子。
花椒樹掛滿累累碩果,花椒產業打造成了群眾增收致富“綠色銀行”。村民們紛紛直言,現在就算不出遠門打工,在家一樣也能靠著花椒掙錢。
據了解,羅江區農業農村局合理利用“荒山荒坡”、低產山地等土地資源,推動“九葉青”花椒產業發展,全區青花椒種植面積3.2萬畝,覆蓋白馬關鎮、調元鎮、萬安鎮等6個鎮38個村,年產量預計1.8萬噸以上,產值超2.2億元,受益農戶4600余戶,整個產業保持良好的發展態勢。“羅江青花椒”已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張特色產業名片。
在種植過程中,羅江農業農村局一直倡導綠色、生態生產發展理念,通過懸掛“黃板”、安裝太陽能誘蟲燈,建立水肥一體自動噴灌示范基地等,減少化肥與農藥使用量,青花椒產品品質得到提升和改善。經檢測,羅江青花椒“麻度”可達29度,精油含量12.96%,品質位居四川同類產品前列,是生產花椒精油、提取花椒素的高端原材料。目前全區共有14000畝基地通過國家綠色食品認證,是全省最大的綠色青花椒產區,已注冊“三麻子”“大回灣”“麻廚師”等青花椒商標。
在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條上,羅江農業農村局也下足了功夫。為提高農戶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引導青花椒向初、精加工發展,羅江配套建設加工龍頭企業2家,烘干加工基地4個,冷鏈集配中心1個,花椒產品陳列展廳2個,采用空氣電能烘干設備,形成年烘干青花椒2000噸、花椒油300噸初加工能力,研發出循環式、流水式烘干專利技術工藝,并利用青花椒的枝干、種子,開發青花椒枕頭、香囊香袋、足浴包和青花椒木炭等系列產品,青花椒加工轉化率達70%。
小小花椒樹撐起富民大產業,奏響鄉村振興“椒響曲”,成為羅江廣大椒農增收致富的“金果果”“幸福樹”。( 張明云 )(咸寧新聞網)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1-51620-0.html羅江區:椒香味濃 麻花椒長出致富大產業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不代表本站觀點,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