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曉帆
前不久,小米創始人雷軍帶火了“武漢大學”羽絨服,讓這款標價598元-658元的羽絨服很快預售告罄。不少網友在評論區強烈要求“補貨”“上鏈接”。
這并不是高校文創第一次出圈了。去年,浙江工業大學推出了佩戴學校綬帶、?;蘸蛯W士帽的卡皮巴拉玩偶,模樣憨態可掬,再加上58元的定價,被一搶而空;北大126周年校慶時,一款名為“燕園風華”的馬面裙問世,在校園內頗為吸睛;河北大學推出的“河大青年”毛氈包被學生們夸贊“容量大”“實用”“出片”……
大學校園里,我們經常能見到學生們背著印有學校?;蘸吞厣珗D案的帆布包,手中拿著創意十足的筆記本。對不少學生而言,校園生活承載著學子們的青春時光和美好回憶,而以校園文化精神為底蘊推出的文創產品,不僅是校園文化的物化形式,也是校園文化極具創造性的傳播載體。選購幾件高校的文創產品,不僅是物質上的擁有,更是一種精神上的認同和表達。
同時,社交媒體的廣泛傳播也為校園文創的“出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學生們紛紛在社交媒體上或曬出自己母校的文創產品,或分享搶購心得,或討論評選盤點……這些精美的圖片和真摯的文字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讓校園文創產品迅速走紅,吸引了大量的粉絲和愛好者。
這些綜合了文化底蘊、情感表達的高校文創產品,正在成為年輕人的新消費趨勢之一。在數智時代背景下,年輕人對文創的科技含量、時尚元素要求更高,他們已不滿足于悶頭購買商品,還希望購買到足夠的體驗感和獲得感。
比如,各大高校吉祥物玩偶,被賦予了增加上學快樂的“書包搭子”的使命;誰擁有了在社交平臺上能霸榜的校園文創透卡,似乎可以快樂一整天;鑰匙扣、徽章、冰箱貼這些簡單的家居飾品,卻能夠高度概括自己的審美、情感、愛好,甚至情感表達。隨著高校文創產品越來越豐富,它們在被不斷地附加著情緒價值和社交屬性。
也要看到,當下不少校園文創還存在規模相對較小、產品同質化嚴重、定價較貴等問題,創意符號與實物載體的融合設計也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是否滿足人們時下的審美傾向、消費習慣,是消費品必須過的一道關卡,也是各大高校文創團隊未來要不斷思考的問題。人們也在期待著文創產品能有更多的玩法和形式。
高校文創產品之所以頻繁“出圈”,關鍵在于院校獨特歷史文化的加持和人為賦予的情感投射。如今,高校文創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其生命力仍是創意。在滿足消費者情感和審美需求的同時,高校也要不斷探索新的表達形式與內容,如此方能在競爭激烈的文創市場走得更遠。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8-17-0.html高校文創為何頻頻出圈?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