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圖蟲
“果鏈”三巨頭再一次站在資本的聚光燈下。
7月4日,藍思科技(300433.SZ)結束H股公開發售,將于7月9日在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同為“果鏈”龍頭的立訊精密(002475.SZ)也于7月2日晚間公告,正在籌劃發行H股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事項。而歌爾股份(002241.SZ)也早已公布分拆子公司歌爾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歌爾微”)赴港的計劃,今年1月遞交招股書后,申請材料于今年3月獲得證監會接收。
至此,“果鏈三巨頭”有望在港股“會師”。
藍思科技敲鐘在即
藍思科技港股上市進展迅速,今年3月31日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6月份就完成證監會備案、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并進入招股程序,7月4日完成公開發售。
根據公告,藍思科技本次H股IPO基礎發行股數約為2.62億股,發行的價格區間初步確定為17.38港元至18.18港元,預計募資凈額45.9億港元。
從基石投資者陣容來看,藍思科技此次港股IPO獲得小米、瑞銀、橡樹資本等諸多知名機構青睞,基石投資者共認購金額約為1.91億美元(約14.99億港元)。
其中,小米(01810.HK)、世運電路(603920.SH)分別認購1000萬美元,UBS AM Singapore認購5000萬美元,Oaktree認購2500萬美元,LMR認購3000萬美元,Redwood認購600萬美元,QRT認購2000萬美元,Poly Platinum、無極資本旗下Infini分別認購1500萬美元,Verition認購1000萬美元。
小米和藍思科技同處消費電子產業鏈,小米處于下游,藍思科技屬于上游供應鏈。世運電路主營各類印刷電路板,處于消費電子產業鏈的上游,產品也用于汽車電子、人形機器人、AI眼鏡等。其余投資人多為國際知名投資機構。
對于引入大客戶小米作為基石投資者,藍思科技管理層在6月30日的上市新聞發布會上稱,未來會跟小米有更多方面的合作,“去年我們已為小米實現高端智能手機的量產。未來,我們與小米的合作將進一步拓展,除智能手機外,在可穿戴設備、汽車領域及家電等板塊均存在很多合作機會。”
此次港股IPO后,周群飛仍是藍思科技最大的股份持有人。目前,公司分別由藍思科技(香港)、長沙群欣及鄭俊龍直接控制約56.28%、5.78%及0.07%股權。藍思科技(香港)為周群飛旗下全資公司,長沙群欣分別由周群飛及丈夫鄭俊龍分別直接持有97.90%及2.1%股權。待本次港股發行完成后,周群飛夫婦將共控制公司已發行股份總股本的59.03%。
結合招股書及藍思科技管理層發言來看,開啟多元融資渠道是藍思科技此次赴港上市的直接目的,而這背后也藏著公司全球化布局的野心。
據招股說明書,藍思科技計劃將此次IPO募集來的資金的48%左右用于豐富與擴展產品及服務組合,包括新一代智能終端折疊屏相關產能建設;約28%用于擴大海外業務布局,主要用于在越南和泰國設立智能終端結構件以及智能汽車及駕駛艙產品的生產線;約14%用于提升垂直整合智能智造能力;另外約10%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作為知名的“果鏈”龍頭企業,藍思科技曾憑借蘋果訂單登頂全球消費電子巔峰。但隨著與蘋果的捆綁加深,公司業績也面臨與蘋果產品周期高度共振的風險。
近年來,藍思科技開始為其資本故事尋找新錨點。
早在2019年,公司就開始布局車載玻璃、可穿戴設備等方向,并試圖推動產品技術向更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截至2024年,公司有超8成的收入來自智能手機與電腦類產品,智能汽車與座艙、智能頭顯與智能穿戴、其他智能終端和其他業務收入加起來合計占比約16.61%。
對藍思科技來說,此次赴港融資可能是其繼續突圍的“燃料”——直接關系到其柔性玻璃(UTG)、折疊屏模組等產能的落地,和全球化布局的進一步落子。公司預計泰國、越南的新生產線將于2025年底開始運作,于2026年逐步擴大生產。
“我們未來也會計劃繼續擴大全球業務布局,增強供應鏈的韌性,滿足對精密制造解決方案的需求,同時也可以降低物流成本。所以目前我們會考慮在越南和泰國進一步增強我們的制造能力。”藍思科技管理層在此前的新聞發布會上提到,由于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等新興市場需求快速增長,這些海外區域的產能擴張能夠讓其更好地抓住市場機遇和滿足海外市場需求。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能否盤活募集資金,也是藍思科技此次赴港融資所面臨的質疑之一。
2015年首發上市融資15億元后,藍思科技還進行過3次融資。2016年5月,公司增發融資31.68億元;2017年12月通過發行可轉債融資48億元;2021年1月定向增發融資150億元。
其中,2021年這筆高達150億元的定增,多項募投項目未如期推進,用途發生變更。截至2024年末,尚有32.8億元募集資金未投入使用,公司用閑置募集資金暫時補充流動資金的余額為21億元。
港股IPO熱潮涌動
同為“果鏈”龍頭的立訊精密此次赴港二次上市也有加速全球化布局的考量。
立訊精密7月2日發布公告稱,本次H股發行上市旨在“深化公司全球化戰略布局,增強境外融資能力,進一步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規范化水平”。
7月4日,立訊精密方面接受時代財經采訪時進一步表示,“公司此次籌劃港股發行上市,主要是基于公司全球化發展戰略的考量。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高度國際化的資本市場和豐富的投資者資源。通過在港股發行上市,一方面公司能夠進一步拓寬資本市場融資渠道,為公司海外業務拓展、新技術研發、全球產能布局等提供更充足的資金保障;另一方面,借助港股市場靈活且多樣化的股權激勵工具,吸引和留住海外高精尖人才,為公司全球化發展注入創新活力與專業力量。”
立訊精密的業務范圍覆蓋消費電子、汽車、通信、工業及醫療等領域,主要提供從核心零部件、模組到系統組裝的一體化智能制造解決方案。在消費電子領域,該公司長期與蘋果等行業巨頭保持緊密合作。其2024年全年財報顯示,2688億元的年營收中,消費電子業務達2241億元,占總營收的8成以上。
近年來,為尋找新增長點,公司也在推進全球化布局,在消費電子、汽車、通信及數據中心等領域不斷拓展業務版圖。分市場區域來看,其外銷業務占據營收近九成,制造基地布局中國、越南、泰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羅馬尼亞、摩洛哥、印度、墨西哥、德國等國家。
談及赴港上市對于公司業務層面的助力,立訊精密向時代財經闡述了兩點,一是公司通過收購德國汽車線束巨頭萊尼集團等舉措,切入全球頂級車企供應鏈,加速在汽車電子領域的全球化布局,港股發行上市有助于公司借助國際資本力量加速海外產能建設、強化全球供應鏈布局;二是在通信及數據中心業務方面,公司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全面拓展海外頭部客戶,港股發行上市有助于公司深化與客戶在數據中心領域核心產品上的技術協同開發。
不過,目前立訊精密還正在與相關中介機構就本次H 股發行上市的具體推進工作進行商討,相關細節尚未確定。
另一“果鏈“巨頭歌爾股份于去9月發布關于分拆所屬子公司歌爾微至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的預案,今年1月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后,3月份其備案申請材料獲證監會接收。
歌爾微最早于2004年作為作為歌爾股份的業務部門開始MEMS的研發,于2017年成立為一家有限公司作為獨立實體承接業務。根據招股書,該公司大部分收入來自傳感器,主要包括聲學傳感器、慣性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
歌爾股份表示,分拆上市有利于歌爾微通過獨立上市引入資本市場資源,在MEMS器件及微系統模組等產品領域內積極投入,把握AI時代的行業機遇,也有利于歌爾股份和歌爾微各自圍繞主業,聚焦資源投入,實現高質量的獨立、協同發展。
實際上,除“果鏈”企業外,美的集團(000333.SZ)、寧德時代(300750.SZ)等不同領域的行業龍頭近期也公開披露赴港融資計劃。
據華泰證券研報,截至6月30日,2025年已有包括藍思科技、龍旗科技(603341.SH)、豪威集團(603501.SH)等在內16家A股半導體/消費電子公司提交了港股招股書,數量顯著高于2024年同期水平。
這波企業赴港上市熱潮的背后,是政策與市場的雙重驅動。政策方面,中國證監會此前多次表態,將“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并推出多項政策便利。
市場方面,港股在經歷長期調整后,今年迎來顯著回暖。據普華永道統計,2025年上半年香港IPO市場共集資1071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7倍,躍居全球首位,為近十年來同期第二高,并已超越2024年全年集資額。
展望下半年,一向為香港IPO旺季,預期利好市場氣氛將延續。目前,已經遞交申請在香港上市的企業超過200家,涵蓋的企業來自不同行業,包括制造業、零售、消費品及服務等傳統行業,也有來自生物科技、醫療和醫藥、人工智能、信息科技及電信服務等新經濟行業。
本文鏈接:http://www.gxcspki.cn/news-2-2837-0.html港股上半年IPO募資同比激增7倍!藍思科技、立訊精密等“果鏈”巨頭也來了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點擊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微信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
點擊右上角QQ
點擊瀏覽器下方“”分享QQ好友Safari瀏覽器請點擊“
”按鈕